第593章 尾声(一)(2 / 6)
不就行了吗。
万一折腾不好弄巧成拙,大家历史风评都会跟着降低的。
对于这种人,没必要太较真。
将他们排除在决策层之外,让他们去干一些安民的活儿就行。
然后慢慢的用新式官吏取代即可。
这一大片属于皇庄,也是化肥试验田。
走出数里,来到了普通百姓的农田里,多也是种的殷米,很少有其它作物。
现在北方的农田,夏秋季主要种植棉花和殷米。
至于原本的各种豆类,因为产量原因逐渐被放弃了。
但也不是彻底放弃,豆类能养地,每隔两年都会种一季豆子的。
这里的庄稼长势,明显比试验田差了很多。
又走出很远,看到了一大片殷薯地,一群百姓在地里翻瓜藤。
老朱从车上下来,走到一位头发都不剩几根的老农面前,说道:
“老哥高寿啊。”
那老头笑道:“八十有三了,老弟看起来有六十?”
老朱大笑道:“哈哈,老哥这可猜错喽,咱都七十六了。”
老头说道:“那老弟这身子骨可硬朗啊,一点都看不出来。”
老朱乐滋滋的道:“家里不愁吃喝,儿女孝顺,人开心了可不就显得年轻吗。”
“对了,老哥都这么大岁数该颐养天年了,怎么还自己下地干活啊,莫不是家里有困难?”
老头摆摆手,说道:“哪有什么困难,正如老弟你说的,吃喝不愁儿女孝顺,日子好着呢。”
老朱疑惑的道:“那你这……”
老头指着庄稼,笑道:“对咱老百姓来说,有地有粮就是颐养天年啊。”
“当年哪敢想这样的日子……”
老头和老朱一起回顾了当年的苦日子,说的两人眼泪汪汪。
老头擦了擦眼泪,说道:“哎,现在年轻人都不喜欢听这些了,”
“我和他们说这些,他们就觉得啰嗦。”
老朱安慰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日子,他们觉得啰嗦,说明现在日子好过了,这是好事儿啊。”
老头连忙点头附和道:“那现在日子确实好过,这都是圣皇他老人家英明啊。”
老朱心里别提多得意了,瞅瞅,咱就是这么得民心。
不过他也没忘了正事儿,接着问道:“我看周围人家都不种殷薯了,这是为啥啊?”
提起此事,老头骂道:“还能是啥,福享多了嘴刁了呗。”
“嫌殷瓜不好吃,慢慢的就不种了,都改种殷米了。”
这时旁边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插话道:
“贵人您别听我爹瞎说,主要是殷薯不耐储存,自家吃不完又不好卖,慢慢的种的人就少了。”
“大家也不是不种,就是地头边角的地方种一些就够吃了。”
那八十三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