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实体书番外(4 / 6)
在大洋中脊也运用到了这项勘探技术,怎么让穿透性光道和水压配平是技术难点。”(此处标准、勘测技术等为作者私设)
面对底下一群求知若渴的孩子,陈挽耐心温和,娓娓道来,稳重却不严肃,学生们敬重他,但不怕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提问的很多。
“陈工,如果穿透技术没有突破1762米深海,宝莉湾项目会使用RUE吗?还是会有其他替代方案?评估的数据主要是什么?”
“陈工,穿透技术的运用过程中,水压是否一直都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出现水压差如何补救,宝莉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是否出现过这类事故?”
“陈老师,我的问题是在逆流作业中,这个误差如何能控制得最小,宝莉湾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1762米深海并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只是一个参考系数,如果穿透技术暂未突破,宝莉湾项目会选择配合搭建RUE,评估的标准主要是模拟数据。”
陈挽一一解释,简洁凝练,直奔重心,没有一句废话。
学生仔不但爱听实操案例,更爱听商海八卦,课间二十分钟也不放过陈老师,一会儿问他明隆难不难进,一会儿又问老板严不严格,做明隆的项目压力大不大。
明隆是他们这个专业的人就业的天花板,赵声阁更是商科教材书的范本,平日神龙见首不见尾,大家对他的印象仅限于平日海煤那语焉不详的寥寥几笔,都好奇得紧,陈老师就是他们唯一的人脉。
陈挽打开水杯润喉,看了一眼后门,嘴角按不住笑:“明隆氛围很好,海纳百川,工作制度也很人性化,这方面大家不用担心,赵先生嘛……确实比较严格,但非常尊重、珍惜人才,欢迎大家给明隆和宝莉湾项目投简历。
还是本科生胆子大:“听说赵先生是个大帅哥,是真的吗,陈老师?”
陈挽毫不犹疑,非常认真地回答:“是真的。”
下半场主要讲洋流运动对深海作业的影响和应对措施,大家太踊跃,即便陈挽全程讲的都是干货,报告还是超时了十五分钟。
赵声阁从后门外凝视陈挽熠熠的眼眸,陈挽脸上展露出和在谈判桌、酒桌上都不一样的笑容:“感谢大家的提问,但是这个厅半个小时后还有别的老师要做报告,大家有我的邮箱,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给我发邮件,只要看到我都会回复。”那是陈挽特地申请的校内邮箱,专门用于为学生答疑解惑。
赵声阁登录过,问什么的都有:专业前景,就业方向,实验方法,自己被导师压榨该如何反抗,发表论文压力过大是否要去看心理医生,延毕会不会对就业产生影响,发成绩单询问陈挽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