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2 / 12)
“读书这事,也是丰俭由人,束脩是固定的,东台寺的私塾,一年差不多二两银,再就是出门见人的衣裳、书箱、吃食等,而买书……这就没数了,再就是去参加科考,秀才尚在江陵,找廪生做保花银子,其余的也看自己。至于再往上,你考了秀才,再想往上就容易了。”
“初始读书阶段,一年大约五到十两银子也能过。”
若是五两,那就是一件衣裳晚上洗了早上穿,笔墨纸砚都买最便宜的,有的苦头吃。
见那小孩侧耳倾听,她笑了笑,又接着道。
“在我们建朝初期,有一位宋太史公,他有文章就讲得是读书的事。”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她高中读到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就觉得不可思议,浙江怎么会天大寒,砚冰坚,还想着不愧是文化人,文笔修饰就是好。
现在中秋刚过,被冷风扑一脸,勤勤恳恳跟小松鼠一样准备冬藏。
已经可以想象到传说中的‘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她又解释一番这段话的意思,反正穷苦有穷苦的读书法。
小寡妇满脸惆怅地道了谢。
等两人走远了些,李春容就小声嘀咕:“乖乖,你那一长串啥叽里咕噜听得我耳朵发晕,你读了书,现在越来越厉害了。”
赵云惜腼腆一笑:“还是相公学问最深,最厉害,我也是想要靠近他一点点,才想着去读书的。”
李春容提着豆腐,听着身边的软语温声,白圭牵着甜甜的手,晃晃悠悠地在她们前面走,刚离家门近一点,福米就汪汪汪地冲上来。
那尾巴摇得跟风火轮一样。
赵云惜拍拍它脑袋,一起往室内走去,鼻子湿漉漉,眼睛亮亮的小狗很难不喜欢。
“先下水淖一下,再摆到箩筐里,让它自己长毛就行。”李春容交代。
赵云惜不会做,就听话地在一旁烧火,看着婆母忙前忙后觉得很有意思。
“冬日天冷,什么吃的都没有,能有一口腐乳就粥,都能吃一顿了。”
李春容絮絮说着。
两人聊着天,说着话,很快就把豆腐弄好了。
“我们炸了萝卜缨、菘菜,做了腐乳,买了时令干菜,地里的菘菜、萝卜又种上了,让我想想还缺点什么。”
李春容在脑海中巡视自己的仓库,以求没有遗漏。
赵云惜觑着她的神色,过了会儿才道:“不做腌肉吗?”毕竟下雪封路,那可真是没东西吃。
“那得再冷点,去你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