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1 / 8)
圣元帝冷冷地打量着迟晚, 一双老迈的眼睛,像是要把她看透一般。
迟晚恭敬地把在宫门外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一字未改, 没有添油加醋, 也没有隐藏关键信息。
见她这么老实,圣元帝的脸色好了起来,“朕听说你把袁一清气晕了。”
“?”迟晚正大了眼睛,“陛下明鉴,袁阁老是他年纪太大, 承受不了寒风自己晕的, 与臣无关。”
“哼,朕刚想夸你是个忠正的谏臣,你就这么骗朕。”
“臣不敢。”
迟晚垂眸不说话,圣元帝冷笑道:“太医给袁一清诊断是气急攻心晕倒的, 你还说不是你气的。”
虞九舟顺势接过话来,“迟晚这么对待堂堂阁老,不罚不足以平息袁阁老的怒火。”
圣元帝给了她一个你少说的眼神, “袁一清是阁老,迟晚还是朕女儿的郎君, 堂堂驸马, 不必把姿态放得这么低。”
“不过,你也要给袁一清赔个不是,那老家伙都那么老了, 还这么小心眼。”
虞九舟无语地勾了勾嘴角, 反正只要是她说的,皇帝都反对。
看出来,皇帝担心迟晚不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 更不想她就此把迟晚打压下去。
她对迟晚越坏,皇帝就越护着。
迟晚点头称“是”,随后又道:“陛下,如学子们所说,大周兼并民田太猖狂了,导致了许多流民出现,若百姓们吃不饱,后果难以想象。”
这件事皇帝也很头疼,近年来时不时地就有流民起义,劝降一波,灭了一波,可流民源源不断。
流民哪里来的,是吃不饱饭的百姓,但凡能吃饱,没人愿意去做流民当匪寇,东海的海盗越发的猖狂,要不是如此,他爷爷的爷爷就不会禁海。
太宗时期每出海一次,大周的财政就富裕一次,他看着眼馋啊,可东海贼寇一日不解决,海上一日不平,大周的船就出不去。
“那你说怎么办。”圣元帝深知,海上的贼寇是闽越一带的士族乡绅养的,可他能有什么办法。
迟晚细想了一下,“彻查天下兼并民田案件恐怕不行,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地方彻查,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的同时,又给那些贪得无厌的人一个警告,告诉他们把手缩一缩,别逼的百姓走投无路。”
“陛下,我们大周的百姓最是老实,只要能吃饱饭,就算只有半饱,能活得下去就成,万不可再让那些人对百姓压榨下去了。”
圣元帝闭上了眼睛,他何尝不知,少府库的收入越来越低,户部总是拿不出银子来。
太祖时期一年税收几百万两,那时大周人少,太宗时期人多了一些,税收达到了千万两再加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