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7 / 8)
明朝以后,她知道的,大周如今技术能制出来的技术,然后再标注一句——整理者迟晚。
医术也是这样,她知道很多药方,把本草纲目默写出来后,再写一本自己的医术心得,只有自己的东西,才能署自己的名字。
迟晚也不隐瞒,“这本书的内容是别人整理的,自然要署别人的名字。”
虞九舟疑惑歪头,她发现了迟晚记忆好,却没想到,迟晚的记忆能好到这种程度,一本书的内容都可以默写出来。
当然了,她也可以,但要看过多遍的书。
迟晚在纸上先把目录写了下来。
第一,乃粒。
稻……
第二,乃服
蚕种……
……
第五,作咸。
盐产.......
后面还有很多内容,糖,舟车,锤锻,燔石,膏液,杀青,五金,佳兵,丹青……
其中佳兵讲的是武器类,弓弩箭之类的,还有火器,重点就是火器。
天宫开物里面记录的火器,是明朝最先进的技术,里面的内容,准确地说是万历之前的,大周部分技术有了,部分技术是没有的。
迟晚只写了第一个部分就放下了笔,她身上还有伤,不能坐着写太久,主要是胸口的上,隐隐作痛,不能再这么窝着了。
一旁的虞九舟也放下了笔,拿起她写的东西看了起来,越看眼睛越亮,这些东西要写出来,对大周的各行各业发展都是一个重大的提升。
不过,虞九舟却道:“这本书,怕是不能那么快拿出来。”
“为何?”迟晚不理解,不说别的,把里面的农业知识拿出来,百姓也好过许多。
虞九舟摇摇头,“有些东西,拿出来是害了百姓。”
她举了一个例子,“原本做一件事需要十个人,若有了先进的机器,那一个人就可以了,另外九个人就失去了一份收入。”
迟晚明白她的意思,如果不能全面提升大周的生产力与工作机会,科技的发展,只会让更多人吃不饱饭。
有足够的工作机会,再提高生产,才能让大周安定。
“殿下言之有理,许多事情要一步一步地来。”
虞九舟就是天生的君主,还是圣明之君,什么都考虑得很周到。
迟晚眼睛亮晶晶的,“殿下果然聪慧。”
面对迟晚动不动就要夸赞的做法,虞九舟早就习惯了。
这样直白真诚的性格,确实挺讨人喜欢的,不像她,许多话都说不出口。
虞九舟伸手在迟晚的头上敲了一下,“累了?”
“嗯,好累呀。”
“手。”
“什么?”
迟晚疑惑,就见虞九舟拿过她的手腕,从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