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5 / 7)
另一个是五康伯段云。
这俩都是皇帝比较信任的人,不是说另外禁军三卫的指挥使他不相信,只是对比起来。
顾城看到迟晚,立即策马迎上,“驸马止步,臣去禀报陛下。”
“有劳。”
顾城骑马到皇帝车驾边上说了什么,很快他就骑马回来,“驸马,陛下让你过去。”
“多谢。”
迟晚拱手道谢,然后骑马往队伍里去。
顾城看着她的背影,嘴里念叨着:“长公主,驸马,宝安王,陛下还是老了。”
距离他不远的段云,正盯着他看,好一会儿才收回视线。
顾城这个人在禁军的威势,不比她差,若为敌,是一个很难对付的敌人。
对禁军内部,迟晚还算了解,虞九舟的情报系统很厉害,调查到的东西比皇城司的多很多。
也是皇城司刚重建没多久,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很厉害了,而皇城司的钉子正在到处安插,按照这个趋势,顶多一年,皇城司的情报系统将会遍布大周,还有北宁南越。
相比于外省这些地方,京都的探子好安插得多,圣元帝身边的事情,迟晚跟虞九舟知道得也很清楚。
到了皇帝马车边上,迟晚高声道:“臣恭迎陛下回京。”
“好了,进来说话。”
圣元帝高声喊了一句。
迟晚立即应是,随后看向从圣驾数第五个车架,那是宝安王的车架。
宝安王昏迷不醒了两天,第三天一早就醒了,见他醒了,皇帝才给他赏了实职。
他知道秋猎的队伍要回京,马上要回去了,等皇帝回到了宫里,他回到了王府,再见皇帝就更麻烦了。
不得不说,宝安王醒得恰到好处,没有装太久,让皇帝把他给忘了,队伍启程的时候醒来,皇帝马上就下了圣旨。
因为宝安王说话好听,事事都说到了圣元帝的心坎上,两人也是越聊越投机。
回程本来只要两天,因宝安王受伤的原因,硬是走了五天才到。
可想而知,宝安王在皇帝心中地位的提升。
说圣元帝信任宝安王吧,其实谈不上,顶多是宝安王能迎合上意,又有救驾之功,这几人两人交流得多了些,便给人不一样的感觉。
很多大臣觉得,宝安王该不会因救驾之功,要被封为储君了吧?
于是站队宝安王的大臣更多了起来。
目前为止,几乎没有人想过,虞九舟会坐上那个位置,他们的选项是宝安王,以及虞九舟捧顺承郡王,或是自己的孩子生下来,有了皇孙的身份后,捧自己的孩子做皇帝。
对大臣来说,站队一个成年王上,比一个傀儡,一个幼儿要好得多。
就像是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