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衣冠不南渡 > 第94章 政略五策

第94章 政略五策(2 / 4)

公此番前来洛阳,是为了谁的缘故呢?”

  王昶苦笑了起来,“想跟你商谈的就是这件事啊。”

  “该是为了谁的缘故呢?”

  钟会跟荀顗如今代表着两大不同的阵营。

  尽管双方都是辅佐皇帝,治理天下,可他们所追求的东西完全不同。

  自从郭彰的事情后,群臣跟皇帝的关系愈发的尖锐,尽管雍凉大胜让皇帝压了群臣一头,可群臣并没有就此服软。

  是要得到皇帝的宠爱,还是要得到群臣的拥戴?

  这是摆在王昶面前的一個重大问题。

  以王昶的资历和地位,他还真的不虚诸葛诞王肃,庙堂里的这三公,除却郑冲,就没有人能稳压他一头。

  如果庙堂要委任新的大将军,抛开陛下心里的亲疏关系,那王昶绝对是最有优先级的。

  不只是因为他的前缀里有个大字,还是因为他的宗族庞大,经学传世。

  王昶显然是希望跟王基同进退的,双方最好是站在同一个阵营里。

  王基沉思了起来,随即问道:“王公啊,您觉得陛下跟大将军比起来如何呢?”

  “陛下尚年少,假以时日,定更胜一筹。”

  “那您觉得自己跟大将军比起来如何呢?”

  王昶大笑了起来,“那我就知道该如何抉择了。”

  两人在这里休整了一天,随即加快了前往洛阳的速度。

  地方的情况正在好转,侍中持节巡视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哪怕只是临时装模作样,也比以前要好了很多,而王昶认为最重要的是,这举动振奋了很多有真才实干的人才。

  大魏官吏的整体素质不高,但是这不是说其中就没有贤才,尤其是底层,寒门出身的优秀人才还是不少的。

  至于大族出身的优秀人才,那是不必担心怀才不遇的情况,出身大族,没有才能都可以出头,何况是有才学的呢?

  被掩埋的人才往往是出身偏低的那些人。

  青龙四年,魏明帝下诏求贤,司马懿亲自举荐,王昶就这么进入了皇帝的视线。

  王昶后来担任徐州刺史,他非常的重视吏治,大力的提拔了很多出身底层的人才,并且对麾下的官吏们下重手。

  同时他在当地开垦农田,囤积粮草,在政务上做的极为出色。

  后来进了庙堂,当齐王曹芳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时,王昶再次上书,给与了五条政略。

  这治国五条,算得上是整个大魏里为数不多的针对官吏治政水平的内容了。

  这也是王昶为什么会那么在意皇帝整顿吏治的原因。

  王昶的五条上书,到如今都没有人能超越他。

  他认为,治理国家,第一是要崇尚道统,鼓励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