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衣冠不南渡 > 第16章 不必亲为

第16章 不必亲为(3 / 4)

安排的多是些年轻的后生。”

  卢钦没有反驳。

  曹髦笑着说道:“故而,朕准备让您担任侍中,从此就待在朕的身边,为朕臂膀,为朕分忧,不知卢卿以为如何?”

  跟郑小同不同,卢钦的意下非常的如何。

  他这个散骑做的不伦不类,什么事都没能做上,这要是能升侍中,那可就不同了。

  庙堂的诸多大事,都要由他来参与。

  可这不会又是画饼吧?

  最后不会又冒出一个人来吧?

  卢钦尽管不确定,可还是领命了。

  曹髦接下来的行为证明了这不是在画饼,他当即就拟定了诏令。

  如今大魏整体官员的调动,变得正规了很多,在过去跟荀顗等人争执之后,钟会结合过往的制度,弄出了一套比较全面的升迁办法,主要是结合了官员的政绩,还有年龄,籍贯等内容。

  过去的律法是针对太守之类的官员,不许在自己的籍贯或者联姻的籍贯所在地担任主官,钟会将其变得苛刻了些,从县吏往上,都不再允许。

  也就是说,大魏不会再出现元城县令由当地大族来担任这样的情况了。

  而皇帝是不在这制度的限制之中的,古代哪怕是最严格最周密的律法,也不敢将皇帝给囊括进去。

  王子犯法,可以与庶民同罪,但是天子犯法是不存在的,律法存在的意义就是给天子服务的。

  当初曹髦权势不足的时候,还可能受到约束,但是如今,那就不可能了。

  皇帝想用人,是可以跳出这个限制的。

  当然,若是太过离谱,例如直接提拔钟会当尚书令,或者破格提拔张华当个尚书什么的,那肯定是会遭受到群臣极大的反对。

  可曹髦的这些调动,并没有破格。

  他最破格提拔的人,也就是钟会了,可钟会的能力摆在这里,功劳更是不少,官吏考核,官吏整顿,官吏提拔,大魏能完成官员整顿,他起码占了一半的功劳,谁敢说他名不副实?

  而其余群臣的调动都是合理的,哪怕是何曾的这个司空,也非常的合理,他是从征北将军上来的啊,从征北将军进入庙堂,不担任三公才是奇怪的。

  卢钦惊愕的接受了这个事实。

  曹髦随即让这位新上位的侍中坐在了自己的身边。

  “卢卿啊,我知道你也是家传经学,对于王学,卿是如何想的呢?”

  卢钦当即说道:“陛下,王公大才,其学说更是应当设为官学之一,尽可能的进行推广。”

  “好接下来关于经典这方面的奏表,就由你先代为查阅若是有关系重大的,可以上奏告知。”

  内臣系统就相当于曹髦的秘书团,这些人参与决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