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衣冠不南渡 > 第59章 钟会

第59章 钟会(2 / 4)

  曹髦开口说道:“朕继承先祖之遗志,开疆扩土,行大一统之事,州郡增加,却少实干之才,朕欲效仿后汉之制,在各地设学官,总领学政之事,不知诸位意下如何呢?”

  曹髦这么一开口,众人便明白了这次要商谈的是什么。

  他们皆看向了钟会。

  以往,钟会向来是最先开口,不太给别人机会的。

  钟会迎着众人的目光,轻声说道:“诸位,陛下问政,何以不答?”

  众人这才说起了各自的想法。

  张华的想法就很简单,他希望能效仿蜀国的制度,设立典学从事,劝学从事,以及治学从事,分别对应州,郡,县。

  将学政分离出来,交予这些人管辖。

  另外,还要给他们分配足够的学吏,由他们来负责当地的教育事业。

  张华曾经去过蜀国,故而对那边的政策很是了解,他基本上就是照搬了当地的政策,又加了点自己的东西。

  其余几个大臣却觉得不妥。

  堂堂大魏,岂能去用蜀国之政呢?

  大家的想法各不相同,有人觉得可以将此事交给地方,由郡守县令分别设立和安排,直接纳入地方体系之中。

  也有人觉得教育还是要握在庙堂这里,不能交予地方。

  刺史是不属于地方体系的,刺史是监察体系。

  曹髦很是认真的听着他们讲述。

  直到众人先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钟会方才清了清嗓子。

  “张华的想法是有可取之处的。”

  钟会这么一开口,满堂皆惊。

  钟会竟然开始同意张华的政策了??

  见鬼了!!

  钟会又说道:“但是大魏跟蜀国的情况不同,不能照搬,州学官是没有必要的,蜀国不过数州,郡与郡相近,故而可以用一个学官来总领州学政,但是大魏不同,不同郡的差别巨大,无论是从人口,富裕程度等诸多方面来看,郡与郡的差距都不像过去的蜀国那般均衡可以设典学从事,应该治郡,劝学从事,可治县。”

  “至于随官吏的数目,应当按着规模来区分,若是大县,就设大从事,若是小县,便设小从事,郡亦然”

  “县从事可以直接交予地方县衙来进行安排,庙堂若是硬要插手,光是委任完成,就不知要耗费多少时日,地方学政作为县令等人的重要政绩,他们来做这件事,也定然不会出太大的纰漏。”

  “况且,这其中利益并不大,不足以出现大问题,况且,交予地方,肯定是多以地方名士豪族之士来担任,其实这不是什么坏事,这些人本来就喜欢提携同乡,这是让他们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钟会逐一的分析了起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