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衣冠不南渡 > 第160章讲不清

第160章讲不清(3 / 4)

是对蜀汉的货币却没有进行回收,哪怕回收也是没有补偿的....

  现在的蜀钱根本就流通不起来,只能是极为夸张的贬值来进行交易,然后被炼掉。

  这都不是钱币了,而是以物易物,用铜来换东西而已。

  邓艾在蜀地这些年,蜀地发展越来越快,在完善了过去的水利计划,清除了大族,将耕地交予百姓手里之后,蜀地就得以发挥出原先优越的农业属性。

  当下蜀地的粮产越来越夸张,成为了庙堂最重要的产粮区。

  大魏在那边的治理也是愈发的深入人心,他们或许还怀念自己的丞相,却不会有人再去怀念那個导致民不聊生的蜀汉,凡事都是怕对比的。

  随即又有人弹劾吴地,对比蜀地,那边的情况就精彩的多了。

  弹劾什么的都有。

  陈泰已经返回了庙堂,担任名誉官职,高高挂起。

  而王经开始直接治理当地,曹髦本来也想将王经给召过来,但是考虑到那边的复杂情况,还是决定让他多留段时日。

  在正常的弹劾阶段之后,朝议正式开始。

  而这次的朝议,荀勖是主角。

  曹髦拜荀勖为户部尚书,众人其实很早就知道了,只是从今日起,苟勖方才正式任职。

  荀勖起身,他的年纪并不大,只比舅父钟会大几岁而已。

  曹髦朝着他点点头,示意他开口。

  荀勖这才说道:“诸公,我原先一直都在有备府任职,或许大家并不知道,但是有备府已经设立很久了,比当下朝中的很多部门都要早很多。”

  “我们在各地都设立有衙门,当今有备府的各级官员从吏超出了八千四百余人。”

  荀助说起了有备府在各地的情况。

  可群臣对此并不是很上心。

  他们一直都认为有备府不过是曹髦的小玩具,对大事没有任何用处。

  哪怕是曹髦的忠实支持者嵇康也曾批判过有备府。

  主要是因为在过去的价值体系里,灾害是上天的预兆,故而,灾害不是能提前预测的,也不是能抵御的。

  想要消除灾害,那就行仁政。

  当然,在王学兴盛的年代,是没有人敢在皇帝面前吹这一套理论。

  但是在其余地方还是挺受欢迎的,反正郑学的门徒们到如今都提倡这一套东西,不曾有变。荀勖很是认真的讲述了有备府的规模,随即又说起了这些年里的工作。

  “凉州有几年都不曾下大雨,愈发的干旱,河道下降严重,在当地有备府禀告之后,我们推测凉州将会发生多次灾害,故而提前进行了预防,由当地的官员们修建了多座水库,开始蓄水,同时开凿河道来进行引流……”

  “我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