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786章 搜刮得心服口服

第786章 搜刮得心服口服(4 / 5)

就对征税成本有预期。

  古代地方政府的主要工作,无非就是司法治安、收税、人事教育、修缮赈灾。

  收税成本基本上占地方政府固有开支的三成,这也是古代行政效率低的重要掣肘。

  “居然还没收到新工商税,养官吏就要先花去一年五亿钱……不能翻好几倍赚回来的话,还真不如拿这些钱再去养几万军队。”刘备心中暗忖。

  他继续往下看收入部分,盐引预估一年能卖二十几个亿,铁才卖一个多亿。

  不过考虑到这两项本来之前官营时,也有不少利润,所以增收部分的专卖权费不足以补完五个亿的新增征税成本。

  再往后,所有用水车的水力作坊,无论是用于纺纱还是碾米、锻造,刘巴都是暂定一座“五马力”的标准水车,一年收一万钱的税、三万钱的水能使用费,折合每“马力”年征两千钱税和六千钱水能费。

  当然前面细则里说过,如果是在天然河道、政府没有出资整治过水利的区域自己造水车工坊,那就没有大头部分的水能费了,只要交两千钱的税即可。

  但看到条款里那个“马力”的具体算法的时候,刘备心中还愣了一下:这是什么算法和计量单位?现在的工商施政新举措,朕都看不懂了么?

  李素在旁边给刘备解释了一下,他才理解。

  原来,李素是选了一个“标准马”,按照“定滑轮拖挽起吊拉力一千汉斤”的输出功率,定为“一马力”。

  因为后世的“马力”标准是735瓦,也就是“用735牛的力拉住一个物体、每秒移动一米”。

  牛顿的概念古代比较难算,折算成“公斤力”,就大约是拉着75公斤重的东西、每秒起吊一米。

  现在既然这些单位都是先在东方出现了,李素也无需顾及那些还没出现的西方单位。

  但他也不希望“马力”这个算法未来变得太复杂,或者跟原本历史上的马力大小明显差距太大、名不副实。

  所以他结合自己早年和诸葛亮造的水车的生活实践经验,以及日常工业应用,估了这个新物理量。

  李素定义“凡是通过没有省力的定滑轮,拉起2000汉斤重的东西、每息(秒)拉起1汉尺距离”,这个做功速度就是“一马力”。

  换算下来,2000汉斤大约是450公斤,1汉尺是现代0.23米,折算下来略微超过一千瓦。

  所以李素的马力比现代的马力高了大约一半,可以近似理解为“千瓦”。

  刘巴按照这个单位,定“一马力一年两千钱”的税,他自己觉得是挺合理的,因为你让一个大活人来做这些力气活的话,一个人一年也要交折合一千八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