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3 / 6)
待他将茶碗移开,她想起公孙桓离开时如遭雷击的模样,不由道,“殿下,会不会太突然了?我瞧公孙先生的模样,似是受到重击。”
在她看来,那位公孙先生的性格还是偏古板的,不像能很快接受这样罔顾人伦的事。
“文佑非是墨守成规之,你不必担心他,他会想通的。”
姬寅礼饮尽碗中残茶,将空碗轻放在桌上。他站起身,朝她展开双臂,微垂的视线灼灼盯视着她润泽的唇瓣,气息微沉,“昨个你累着了,我带你去里头歇着,替你好生揉揉。”
公孙桓在东偏殿里神思恍惚,倒举着一本折子,僵坐了好长时间。殿里的官员们面面相觑,却都不敢出声,也不敢提醒。
回神后,他面色几经变换,突然放下了折子起身,急匆匆走向殿外。可待出了殿来到正殿处,他却陡然睁大双目,受惊般的连退两步。
殿门竟关了!关了!
呼哧急喘了数下后,他僵直转动脖子,看向不在殿里伺候着,却破天荒候在殿外的刘顺。
“刘大监不在殿内伺候,在此作何?”
“殿下与人有要事相商,奴才不方便听。”
“为何关殿门?”
“天儿冷,可不得关严实些。”
刘顺面不改色,回答得滴水不漏。
听着像那么回事,又不像那么回事。
公孙桓没再刨根问底的发问,脑袋一团乱的回了东偏殿。
一直待出宫回了公孙府,他整个人都是木的。
华圣手见他两眼发直、似魂魄离体的模样,摇摇头走开了。这就是个木头桩子一个。
被称为木头桩子的公孙桓,在桌边坐了一夜。
他想了一整夜,哪怕稀疏的山羊胡须快被揪秃了,还是不愿相信他们家殿下会行那般的荒诞事。
跟了殿下那么多年,殿下对大老爷们有没有想法,他能不知道?
不可能,太荒唐了,绝无可能!
翌日暮色四合之际,经再三思忖,他终是决意前往昭明殿。遂令人备下车驾,直驱皇宫而去。亲眼见证也好,当面问询也罢,反正他还是决定来一趟,以解心中疑窦,省得自己胡猜乱想,还始终不得其法。
昭明殿这里,他很久没过来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殿下就用各种理由来阻拦他过来,从前不觉有什么,如今来看,无不是让人疑虑重重啊。
今夜的刘顺没有拦他,见他突然而至似也不奇怪,迎他下了马车后,就默默地打开了紧闭着的殿门。
一股浓重的、极为不妙的预感,涌上心头。
公孙桓压着心慌,强自镇定的迈向殿中。
殿内烛光璀璨,一如既往。
但不同于从前以往,他每每踏进殿时,见到的总是殿下或是于案前批阅公务,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