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 第2章 徐贞观

第2章 徐贞观(6 / 7)

”了一声,似乎对他的回答颇为满意,只是听到后半句,略带感慨地道:

  “相国来见朕,说翰林院有一良才献上一策,可解淮水农田被毁之局。”

  “果有破局之法?不知是何手段?”赵都安佯作好奇。

  徐贞观隐隐“呵”了一声,意味难明吐出八个字:

  “以改兼赈,两难自解。”

  以改兼赈!

  得益于前世吃皇粮时,身为大秘的见多识广,以及古装历史剧的阅片经验,赵都安轻易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当前局面大概如下:

  朝廷试图推动改稻为桑,但执行出了问题,造成大批灾民的出现。

  翰林院的某位高才,认为灾民食不果腹,可以令本地豪绅,以粮食购买被毁的田亩。

  如此一来,灾民有了粮食,豪绅也可与官府合作,推动改桑,一石二鸟,即所谓的两难自解。

  猛地听上去,似乎一箭双雕的妙计,然而在赵都安眼中,就纯纯是脑子有坑才能想出的法子了……

  堂堂相国会察觉不到这法子的问题吗?

  他从不敢低估古人的智慧,那为什么李彦辅会来上奏?

  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说……

  突然,赵都安想起了一个细节:

  李彦辅所属的“李党”为江南士族集团,而淮水正处江南地界,当地士绅得利,便是“李党”得利。

  且徐贞观继位后,对“李党”呈持续打压态势。

  有点意思了啊。

  女帝是否看到了这层?不确定。

  但不耽误这是个表忠心,博取好感的机会。

  “陛下,此法……恐怕不妥。”赵都安念头转动间,斟酌开口。

  徐贞观批阅奏折动作不停,随口“哦?”了一声。

  赵都安道:

  “改稻为桑本是良策,若缓缓推行,以三五年为期,未必不能成。导致如今局面,已是为难,若以改兼赈,只怕形势更坏。”

  他略组织语言,继续道:

  “试想,若由豪绅赈济,该以何价购田?若按市价,非但当地富户吞吃不下,无利可图,灾民更只需出售少数田亩,就可过活,如此一来,改稻为桑仍难以推行。”

  “若低价购田,豪绅大族自然拍手称快,可灾民便要食不果腹,断无生路了,届时必激起民变……如此一来,朝廷便进退维谷,两难自解从何说起?”

  他这番话轻描淡写,好似闲谈。

  然而落在徐贞观耳中,这位以女子之身登顶大宝的女皇帝批阅奏折的手,却猛地停顿下来!

  旋即。

  自始至终垂目的白衣女帝,缓缓抬起螓首,侧过头来,露出完整容貌。

  她素白的脸蛋,如冰晶雕琢,不见瑕疵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