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禀陛下,臣等不负所托,安国公曹茂上书请辞,愿移交兵权(3 / 7)
,便是当年的太子殿下,在拒北城安插的那一批间谍的资料。
赵都安也是看过后,才猛地意识到,贞宝早已经磨刀霍霍,之前女帝顺水推舟,准许曹茂将浪十八丢入大牢时,就已经开始谋划,借助此案夺权。
而在得知了“罗克敌”这个大间谍的存在后,赵都安一瞬间联想许多。
比如汤国公在刑部大牢的出手。
当时,他以为是对方因汤昭的事情,在还自己人情,但仔细一想,就觉得不对劲。
还人情的方式有很多,帮他直接打曹茂的脸,无疑有些过了。
哪怕二者有矛盾,也有些突兀。
在意识到这点后,赵都安仔细回想,这次年关,诸多将领回京。
汤国公是唯一毫无保留的,非但唯一的儿子始终放在神机营,不调走,回京一趟,还特意将女儿也带了回来。
哪怕一开始不给他面子,但也只针对他,而不是朝廷。
“臣那时才恍然察觉,在汤国公的立场上,他去刑部帮我撑腰,看似是还臣人情,实则是在表明立场。”
赵都安感慨道:
“赵师雄的不归,必然令汤国公觉得,有必要进一步向朝廷表忠心,尤其臣得知两位国公本就有宿怨,干脆顺水推舟,上门与汤国公表达了臣想弹劾曹茂的想法。
汤国公答应的极痛快,几乎是主动揽下了说服勋贵的任务……
而一位先帝时期的实权国公亲自出面,势必比臣,乃至于陛下去说更恰当……陈国公答应出面,也是意识到了如今虞国局势,不想看到再起纷争。”
赵都安说完这些,心头同样感慨。
可以说,夺权曹茂,是他过往扳倒权臣中,最顺利的一次,但仔细想想,又不意外。
因为在这场夺权中,曹茂几乎完全处于劣势。
他若不回京,或许还会异常艰难,但从他回京那一刻起,就如踏入蛛网的飞虫。
女帝、汤国公、陈国公、袁立、罗克敌……从各个方向,封锁绞杀。
赵都安在其中,起到的最大作用,除了鼓动舆论,便是穿针引线,将各方势力联合起来,以发起雷霆一击。
如此阵仗,如此悬殊的实力对比,曹茂败的不快,反而才稀奇。
而从另外角度看,一年前的赵都安,还是个只能狐假虎威,才能勉强调集人手,艰难扳倒强敌的小人物。
可今时今日的他,早已实际上手握大权,合纵连横,这次能如此顺利,又何尝不是因为他地位早已不同于往日?
“汤国公有心了,”徐贞观听完,亦颇受触动,自嘲般道:
“若那些将领,皆如汤国公一般,朕又何愁江山不固?”
赵都安迟疑了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