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被将军掳走之后 > 第158章

第158章(4 / 6)

大部分都是北方人。这已经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因为人数之多,元里也准备将录取人士从原来的六百人变为一千人。

  考试当天是个秋高气爽的好天气。

  秋风徐徐,不冷不热。学子们坐在广场之中,人人面前摆了一张桌几,上面放着笔墨纸砚。

  这些笔墨纸砚均由闻公府提供,学子们进入广场之时也要经过简单的搜身,防止携带小抄。

  广场四方则由汪二领兵驻守,十步一个身披盔甲、腰驻大刀的士兵,牢牢将学子围在中间。而在广场中央,也有由幽州兵组成的巡逻队伍,时不时从学子的桌几前走过,双眼如火炬一般扫过每一个学子,监督是否有人行违禁之举。

  这样的安排,让整个广场都被凝重、肃然的气氛所笼罩,学子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只敢看着眼前的桌子,手心里紧张得直冒虚汗。

  等到大鼓被敲响,早已准备好的侍从们立刻将科举题目发到了每一个人的手中。

  答题时间一直到傍晚,待到答题结束,学子们便可离开,有提前写完题目的学子也可提前离开。

  学子们将题目看完,或皱眉或沉思,又或者面露焦躁之色,众生百态,令在前方端坐着监考的刘骥辛、周公旦、相鸿云和郭茂四人都觉得很有意思。

  他们第一次见到如此多的学子在面前振笔直书的画面,如此壮观又新奇的一幕,他们觉得即便是看上一天也不会觉得无趣。

  王谦之也拿到了自己的题目。

  将题目看完,他便将心放回了肚子中,不由露出了一个细微的笑。

  和他想的一样,所有的题目之中只有一道经文题,其余的都是算术题和策论。

  经文题并不难,算术题的前几道也算是基础,看样子闻公考虑到了大多数的寒门子弟,将难度适当放低了一些。

  王谦之将这些题目迅速做好,目光转到了策论题目上。

  他有三道策论题要答。分别是一道律法题、一道民政题,还有一道军事题。

  律法题是一道民间案子,让王谦之写如何断案判刑。这对王谦之来说并没有难度,他是一个法学推崇者,相比如孔子儒学,他实则更喜欢以法治为核心,早已将北周律法记牢于心中。

  民政题同样不难,问的是赋税相关。若不是深入了解过底层的人,必然对这道题手足无措,但还好王谦之前些时日补过,倒是知道如何去答。

  这两题并没有占用他多少时间,很快,王谦之便看向了最后一题:如何对待幽州内的乌丸人与长城外的匈奴人。

  这是一道很“大”的题目。

  很容易写得大而空泛,看似有许多能写之处,实则都是废话连篇。如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