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 第22章 朱元璋准亲家叛逃

第22章 朱元璋准亲家叛逃(4 / 11)

他们跟随朱元璋起义之前,他们也是“不是人”中的一员。

  ……

  田赋政策后续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这些都可以后面慢慢填补,先在扬州把田分了再说。

  朱元璋这次难得奢侈地找了一块美玉,亲自刻了“朱元璋”三个大字,兴高采烈地给百姓的承包土地契约书盖章。

  自从朱元璋公布“朱氏井田制”后,流民如潮水般涌入了扬州城。

  朱元璋看着扬州城越来越热闹,乐呵呵对徐达道:“等明年,我给你们也分田,给将士们都分田!”

  他家标儿说了,士兵家里也要有田,才能增加大家当兵的积极性。

  为朱元璋而战?不!要为自家已经分得的田地而战,才能调动普通士兵的战斗意志啊!

  朱元璋换位思考了一下。

  要是他还没当将领,只是一个小兵。如果他的将领给他一家人分了田地,马氏带着标儿在他分得的田地里生活,他每次打仗肯定会拼命,以免夫人儿子失去田地饿死。

  但朱元璋的下属们都愁眉苦脸。显然这群家伙已经提前占了不少地。

  不过他们再愁眉苦脸,也没想过反叛朱元璋。

  以他们的功劳,地肯定不会少分。大帅还说了,功勋田可以让儿孙们多继承一代,再加上用钱财购买,啊不,承包的田地,他们的子孙只要不太败家,就能一直富裕下去。

  如果子孙家势中落,还有成丁田可以分,未来也有翻身的希望。

  朱元璋属下将士们想明白之后,脸上恢复了笑意,纷纷拿着地图对朱元璋比划抢地。

  朱元璋把这群将领们挨个揍了回去,让他们赶紧滚蛋,该练兵的练兵,该屯田的屯田。

  宋濂和叶铮两个大文人,亲自到现场给领承包契约书的百姓讲解朱氏特色井田制。

  这个时代没有话筒,能出外授课的文人们肺活量都很大。

  两个大文人的浩然正气气沉丹田,声如洪钟,把朱元璋都吓了一跳。

  他和常遇春说:“宋先生和叶先生平时嗓门也这么大?比咱们叫阵的时候嗓门还大。”

  常遇春道:“他们平时……平时声音很平和。”

  朱元璋不相信:“真的?”

  常遇春说谎道:“真的。”

  其实他们平时吵架的嗓门特别大,但常遇春不敢说他们坏话。

  宋濂和叶铮在大帅府门口那一阵阴阳怪气地针锋相对,让常遇春察觉到,叶铮说是回去拿护身符,其实是单独找朱大帅说了什么,博得了朱大帅的信任。

  以朱大帅的充沛精力,估计拉着叶铮聊了一宿,并且强迫徐达不准睡觉陪着听。所以叶铮才会留宿徐达府,徐达的黑眼圈才会黑得像被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