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未经人苦莫言人非(9 / 11)
沉大海,杳无音信。
朱大帅确实对百姓好,但朱大帅对士绅豪强和文人都不够好。
正如他们之前想的那样,这样的主公,在大众认知中,就是妥妥的暴君。就算做出了成就,在史书中也不会缺乏抨击抹黑。
所以能人们爱惜羽毛,肯定会十分踌躇,不被逼到绝路,不会投靠朱元璋。
宋濂和叶铮都十分无力。
他们都在担心,朱元璋什么时候会被这些压力压垮,与历史大势同流合污?
如果朱元璋妥协,神仙童子标儿的未来,就要打个问号了。
叶铮道:“景濂毕竟还挂着一个朱门弟子的名号,这事我来做。我事功学派向来做事只看结果不择手段。这种事不会对我的名声造成打击。”
因为事功学派在程朱理学的学子中本来就没有名声。
宋濂道:“不,我……”
叶铮打断道:“景濂,你这次就别和愚兄争了。你朱门弟子的身份非常重要,未来若有其他程朱理学的学子心怀天下,想要改投大帅门下,你的身份就是他们改变思想的台阶。”
宋濂皱着眉头,拱手道:“是。”
朱文正和李文忠不懂叶铮和宋濂对话中的含义。文人从来不肯好好说话,老是话中藏话,令人头疼。
不过叶先生接下了此事就好,他们就能和标弟交差了。
离开时,李文忠看朱文正闷闷不乐,问道:“你怎么了?被标弟所说的话打击到了?这不像你啊。”
朱文正看了李文忠一眼,没回答:“我先回去休息,今天别来找我。有需要我做的事,你帮我做。”
李文忠道:“去吧去吧。”
他叹了口气,转身去找陈标。
遇事不决找标弟。标弟肯定知道朱文正为什么会情绪突然低落。
陈标正在和李贞商量细化青军劳动改造奖励工分的事,听完李文忠的询问后,陈标还没说什么,李贞先严肃道:“文忠,以后不可再提这件事!”
李贞说不准问,李文忠非要问:“为什么?”
李贞有点想抽这个不知道为什么,变得越来越像朱文正的儿子。
以前他的儿子不是这样!一定要和国瑞说,别老让文忠和文正混一起干活!
陈标眼眸垂下,在眼底落下一层阴影:“可能他和婶婶都当过流民的缘故吧。”
朱文正的母亲王氏在丈夫被饿死后,带着朱文正回娘家讨生活。但很快因为饥荒,娘家也待不下去,王氏带着朱文正当了一段时间的流民,后来找到了朱元璋。
在陈标这里,就是王氏带着朱文正辗转找到了陈国瑞,把孩子托付给了陈国瑞,然后自己离开,都差不多。
都要饿死了,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