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 第110章 因材施教也是狂妄

第110章 因材施教也是狂妄(6 / 7)

的声望就会成为太子的声望。

  但这样陈标和太子两不疑,才能达成主公的希望。

  陈标将来会不会因为声望过高而生出野心?太子又是否器量大到能容纳陈标这样优秀的人?

  未来的事,谁也说不准。

  陈标又试验了几天,新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其实他一开始就制定了类似的教材,只是正统的教书先生不肯按照他的教材教,仍旧从《三字经》《千字文》教起。

  陈标在信中向朱元璋反省,自己太想当然。

  要做到陈标这一点,就要“因材施教”,为每个军营的将士们都编写不同的教材,才能按需教导他们最想学的内容。

  可陈标能为洪都的将士们重新编写教材,其他教书先生不太可能这么做。

  不只是学识和能力,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对编书一事看得特别重,让他们根据一群大字不识的将士们编写书籍,那简直就是谄媚,谄媚的对象层次还特别低。

  他们若这么做,可能会自绝于正统文人群体。

  陈标离开军营的时候,为了让军士们不责怪那些离开的教书先生,也做了自我检讨。

  不是教书先生们不愿意教,而是他太想当然。

  自己只是一个孩子,他做出再荒诞的事也不会有人斥责他。而且他的身份高贵,就算有人不满也拿他没办法。

  可那些教书先生们不是这样。

  此话传开之后,那些有些愤愤不平或者惴惴不安的离开的教书先生们心里舒服了许多。

  虽然他们心里不舒服也拿陈标没办法,但现在终于有台阶可下,他们也就顺着陈标给的台阶下了,还在外夸奖陈标明事理,确实不愧“小军师”之名。

  军士们心中感觉比离开的教书先生们复杂得多。

  夜深的时候,他们睡不着觉,和室友们窃窃私语。

  “小先生说,这个时代只有有名气的人的事迹能进入书本里,所以那些教书先生们不敢乱来。”

  “不只是这样,读书多高贵的事啊,都是别人求着学。那像小先生,他是求着咱们学。我就没见过这样的人。”

  “我以前在贼元的县官家当过长工。县官千金聘请举人给自家孩子启蒙,那个老师也算敬业,但从听说过谁敬业到为学生现编一本教材。”

  “我听了小先生的话,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我何德何能……”

  是啊,我们何德何能?

  别说士兵们,就是未来已经肯定能封爵的将领们都如此想。

  就算是皇帝,启蒙的时候读的也是那几本书。

  朱元璋看着陈标的信,不由感叹:“就算是皇帝读书,也不会有人为皇帝专门编几本教材吧?标儿真的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