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 第135章 去北平开辟新分校

第135章 去北平开辟新分校(1 / 4)

回来的时候带着灵柩,路途需更小心。陈标回到应天时已经九月底。再过三个月,朱元璋就要登基了。

  陈标满怀希望,等着观看朱元璋的登基典礼,却被他敬爱的主公催着去北平当知府。

  陈标的小脸立刻就垮了。

  这可是洪武皇帝的登基典礼!会写进课本里的东西!我怎么能不在场!

  我陈标为主公出了这么多力,开国典礼上怎么能没有我一席之地!

  我不服,我不满,我要装病!

  陈标骂骂咧咧,朱元璋苦笑着安慰自家儿子。

  老实说,如果他不是朱元璋而是陈国瑞,也认为主公颇不厚道。

  就算需要标儿去北平坐镇,也可以让标儿临时回来围观临时典礼啊。这是多大的荣耀,标儿难道不配吗?

  配,配极了。陈标不仅配站在大臣里当吉祥物,还配和朱元璋一起祭天呢。

  朱元璋心虚极了,给陈标放了一月的假,让陈标十月底再出发去北平。

  陈标便丢掉所有工作,除了给将领们扫盲,连小学里的教学工作懒得过问,全交给了“太子伴读”。

  反正他离开应天的时候,教学工作都交给了“太子伴读”。

  朱同、刘琏、宋璲三人跟随陈标,本来是听从陈标教导,成为陈标左右手,居然被陈标丢去管应天小学和将领扫盲班。

  三人叫苦不迭,但连教学工作都做得磕磕绊绊,不敢要求陈标给他们安排更多的事。

  在得知陈标是北伐第一功臣,还骂死了陈祖仁之后,他们就更不敢质疑陈标的安排。

  待明王登基后,应天小学将升格为国子监,但并非以往朝代的国子监,而是分成小学、中学、大学。

  小学为勋贵官宦子弟启蒙,中学可以推荐优秀的举人入学,大学就是官员再培训的地方。

  明王成为大明皇帝之后也会开科举。进士以往会进入翰林院进行再教育,优秀者会授官。

  现在翰林们也要进入大学再教育,大学分走了部分翰林院原本的功能。

  之所以说“原本”,是因为翰林院后来几乎失去了“再教育”的功能,成了许多翰林混日子熬资历的地方。

  朱元璋原本不喜欢科举。他认为学四书五经,学成之后也不通俗务,不一定有用。

  何况他一直不被程朱理学门人喜欢,科举却要考程朱理学,他不乐意。

  朱元璋更想让各地举荐人才,想先把世人交口称赞的人才揽入囊中。

  原本历史中,朱元璋最初也不太喜欢科举,试图停了科举让各地举荐。后来,他也是科举和举荐并行。

  不过后来,朱元璋发现盛世中举荐的人才和乱世中举荐的人才完全不一样。他在当朱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