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南归官员差点气死(8 / 11)
默无声的男子也抱拳:“草民大元枢密知院张玉。”
朱元璋眼皮子一跳,立刻把朱标挡在身后。
他三位义子本就站在他身前,闻言手握在了刀柄上。
朱标也吓了一跳:“啊……这……两位快请起,我们进去说……别激动别激动,他们俩肯定是回来投靠咱们大明的好人!”
百姓们举起铁锹木棒,激动道:“知府大人,别被他们骗了,元鞑子没有好人!”
其中一个高高壮壮,一看面目就是蒙古人的汉子嚎得最大声:“元鞑子没好人!他们从来不让俺吃饱!”
朱标苦笑道:“是不是好人,我先问问。放心放心,你们看,我爹和……燕王都在这呢。谁打得过燕王!”
假装自己是护卫,完全没有记起自己是这几人明面上职位最高的“燕王”的朱文正呆愣了一会儿,才帮助朱标安抚百姓。
我是燕王,我是经常去草原抢牛羊的燕王!有我在,不怕元鞑子乱来!
朱文正朴实无华的劝说话语,让王亮和张玉的脸色都有些不好看。
百姓们却很吃这一套,纷纷安静下来。朱标这才能从百姓们的包围中,把王亮和张玉请进官邸。
朱元璋大摇大摆跟在朱标身后,想看看这两位残元大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这两位南归的残元大官没想卖什么药,他们只是很单纯的回来南边而已。
被赶回草原的大元皇帝太子二人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迅速从大元皇帝变回了蒙古王。
残元许多汉人官吏摇身一变,继续成为蒙古王帐中心腹;也有些汉人官吏在忠君思想和爱民思想中左右摇摆,无法对蒙古王重新变回奴隶主之后的残忍视而不见,偷偷南逃。
这些南逃的汉人官吏,大多死在了蒙古人、甚至自己人的屠刀下。王亮与张玉结伴,靠着张玉的勇猛,才能回到大明的土地上。
朱元璋并不在乎那个一脸凄苦,可能是大儒的王亮。他十分好奇那个看上去很年轻的大元枢密知院。
大元枢密院沿袭自大宋,是名义上最高军事机构,其长官为枢密使。若是身上有其他官职的官员兼任枢密使,便称“知院”。后枢密知院就等同于枢密使。
大元枢密院中高官向来都是蒙古贵族。张玉居然能以汉人出身成为枢密知院,即便现在残元朝廷无人,也足以证明其能力。
朱标和两位南归大元官吏聊了一会儿,朱元璋心里更痒了。
张玉今年居然才二十六岁,如此年轻,可以在我手下干活一直干到标儿登基!
朱标没什么看到人才的欣喜。虽然王亮和张玉很厉害,但大明这样厉害的人又不是没有。他们再厉害,也得老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