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 第173章 简单粗暴明化政策

第173章 简单粗暴明化政策(2 / 4)

的惩罚都极其严重,他们如果声张,那就是抄家灭门的重罪了。

  北边生态较为脆弱,暂时还没有看到百姓迁徙的好处。云南有大片土地可以开垦种植,陈英很快就利用这些迁徙百姓,蚕食云南当地土司政权。

  作为一个封建官吏和朱元璋教养长大的义子,陈英做事没有朱标那样多的道德心,和朱元璋一样简单粗暴。

  元朝在云南分封藩王,将云南纳入中央管理后,元兵驻扎在云南,几十年过去,已经形成相当庞大的人口。这些都是云南的隐患。

  陈英强制命令所有蒙古人改汉名汉姓,必须与汉人通婚,并将他们的族落打散。

  当豪强和富户迁徙来之后,陈英立刻下令他们释放所有奴仆,为他们分配婚姻。

  对蒙古人陈英表现得很强硬,对云南那些土司所管辖的山民,陈英的手段稍微委婉了一些。

  只要改汉名、与汉人通婚的人,就能分得汉人一半的土地;如果学会了说汉话,就等同于汉人,能分得和汉人一样多的土地。

  当然,陈英不会说“汉人”“汉名”。他义父不喜欢这个。他们都是称“大明人”“大明的名字”“大明话”。

  陈英的命令很简单,要让云南无论什么籍贯的人,都成为大明的百姓,成为“明人”。

  就像是唐人在外都自称唐人,很少用到“汉人”一样。朱元璋的野心是,以后他的百姓无论来自哪里,哪怕是浅色头发高鼻梁,都会自豪的自称“明人”。

  朱元璋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因为史书中盛唐时就是这样,他们梳着胡人的发髻,演奏着胡乐,跳着胡舞,身形相貌都与更遥远的西方人一致,但他们都称呼自己为“大唐人”,也没有人质疑他们大唐人的身份。

  而后这些东西融入了大唐,就是大唐的东西,不会有人因为他们来自丝绸之路就排斥,也不会有朱标那样“后世XX年后的某些人发现我们的东西的根不是大明,会不会巴拉巴拉”的忧虑。

  这就是盛唐的自信,也是目前华夏民族还未消失的自信。

  很多年后,有一个没有根的强国,他土地上的所有人、他国度中所有文化、他发展的所有科技都不来自与他,但他土地上的人会说“这些东西不是我们的”吗?

  不会。

  全世界都不会,反而会将其当做指路明灯。

  这就是独属于第一强国的自信和骄傲,以及舆论优待。就和后世养成抽卡游戏一样,强度才是最大的“爱”。

  朱元璋令人怨声载道的迁徙政策,第一次让云南外来人口超越本地人口;陈英令人怨声载道的“大明化”政策,极短的时间就让云南“大明化”。

  这期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