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 第237章

第237章(6 / 11)

这事转来转去,最后又落到一个“钱”字上。

  现在官府中也有许多文吏和差吏,但这些都是官员自己雇佣,不是朝廷任命。

  许多官员科举上任,对庶务一窍不通,能管管教化或者修修水利就算是厉害的地方官,庶务基本交给“师爷”“幕僚”,这就是大明的官员俸禄虽低,但一月俸禄至少抵得过寻常人家吃几年,但许多人都过得不好的原因之一。

  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聘请幕僚,才能够应付庶务,否则就无法工作。

  官员的潜规则孝敬和不交税的职田,也基本是用来养庞大的并非朝廷直接任命的地方“差吏”。

  在朱标和一众忠心老下属的帮助下,朱元璋了解了官场的“一个官养一整个官府”的潜规则,再加上因朱标的经营,国库和内库都有钱。他虽然砍掉了不交税的职田,但给官吏的俸禄还算宽厚,也不禁止一些潜规则补贴。现在没有官吏哭诉“当官要穷死”。

  只是潜规则就是制度漏洞,潜规则越多,贪官就越难禁止。如果将“一个官养一整个官府”的潜规则抹去,朝廷直聘“公务员”,就能光明正大的禁止这些潜规则,堵住官员贪污受贿的路。

  自己是已经归位的太子,能做的事太多。朱标一边迅速浏览这些充斥着大量无用信息的折子,一边在脑海里规划起接下来要做的事。

  两广大案已经暴露,接下来只是水磨工夫的砍头抄家流放。

  朝中大臣的心思都放在两广大案上,以为皇帝和太子会在此事上与他们纠缠许久的时候,朱标已经当这件事已经结束,开始思索下一步的事。

  “先制定公文书写规范吧。”朱标自言自语,“爹好像在提倡白话文折子?”

  一个老太监道:“皇上确实下过令。”

  朱标抬头看向那个老太监:“你叫什么名字?”

  老太监行礼道:“奴婢姓冯,名致礼。”

  朱标道:“听你的名字,你应该是个读过书的人?”

  老太监道:“奴婢曾是前元秀才,因家中获罪,入宫为奴。元大都被攻破后,入了大明的宫中继续伺候贵人。”

  朱标回忆了一下,道:“哦,那你可能还是我送来南京的。”

  老太监嘴角不由上弯,更加恭敬道:“是。”

  朱标点点头,一边看奏折一边问道:“你家中还有人吗?可想归家?”

  老太监苦笑:“我这身体,回去了又如何?不如老死在宫中。”

  “回乡后你可以去公学教书,子嗣的事可以在族里找人过继。”朱标手中不停翻着折子,“官吏可致仕,宫女也可出宫,太监自然也可以。我和爹说说吧,愿意回家就回家,不愿意我也想想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