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 第245章

第245章(6 / 8)

算不上寒门?”

  练子宁赶紧道:“那都是唐太宗时候,几百年前的事了!我现在真的是寒门。”

  张琳拱手:“虽祖父在元朝做过官,但族人自祖父去世后一直隐世不出至今,晚生只是一普通耕读子弟。”

  孔佑好奇:“青玉兄,你祖父是谁?”

  练子宁也看向张琳。

  张琳嘴唇蠕动了一下,声音更加低微:“祖父名讳为……”

  朱标接着张琳的话道:“文忠公张养浩。”

  孔佑和练子宁皆愣住,连正剔牙的朱棣都停下了剔牙的手。

  孔佑和练子宁同时站起来。朱棣放下牙签,和朱橚也一同站起来。

  四人皆向张琳作揖。

  张琳没有躲避,只是起身作揖,依次还礼。

  他知道,皇子和挚友都是向他祖父作揖。他祖父也受得起这个礼。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

  他第一次被举荐出仕后,推动了元朝第一次科举,让汉人学子终于能够有较为固定的渠道入朝为官,之后辞官归隐。

  到他晚年,陕西大旱,他拖着垂老之躯接受了皇帝特招上任,累死任上。

  天底下的读书人就那么多,元末明初稍稍有点本事的读书人,大多都做过元朝的官。无论是之前跟随朱元璋,还是之后举荐上来的文人,统统得承张养浩的恩情。

  张养浩去世的时候,“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至今民间也会在逢年过节主动祭拜张养浩。

  在后世,人们或许对张养浩的印象只是《山坡羊·潼关怀古》,只有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这个时代的人心中,张养浩就是元朝的“范仲淹”。

  张养浩累死任上后,张家人都隐居不出,原本打算一直当个普通耕读世家,就算考科举也是隐藏家世,大隐隐于朝。

  但常葳为了山东百姓居然敢动孔家庙,大明似乎真的心系百姓,张家人商量一番之后,让嫡长子张琳出仕,探探朝廷的底。

  朱标没想到,这次北方举子中还能有这样的惊喜。

  不,他弟子会来科举,也已经是惊喜了。现在是两个惊喜。

  有了这两个惊喜,他之后的计划基本已经完美无缺。唯一的变数,就是眼前三人,是否能安抚住暴怒的学子。

  “坐下吧。”朱标身为储君,此刻不好和弟弟们一同作揖。不过他之后会借用张文忠公的名声,之后肯定会去张文忠公墓前拜祭,不差这一回了,“我寻你们三人来,有很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你们。”

  下人们扯掉饭菜,端来瓜果,又消失无踪。

  三人异口同声道:“太子请说。”

  朱标叹了口气,道:“如果不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