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 第246章

第246章(1 / 8)

朱标花了一点点时间告诉张琳、孔佑、练子宁三人需要做什么。

  大致就是好好安抚学生,并监视是否有学生参与其中。朱标会派人混入这些学生,帮助他们行动。

  孔佑和张琳还有特殊任务。如果朝中大臣真的一个北人都不录取,以他二人的身份,就算不调阅试卷,也足以证明大臣们的谎言。

  孔佑有些紧张。他本认为自己的答卷很完美,现在有些担心还不够完美,在朝堂上无法为老师“作证”。

  练子宁心态非常好。他已经从可能会出现科举舞弊的惊怒中脱离,笑着羡慕道:“两位这才是真的青云直上了。”

  张琳抿了一下嘴唇,脸色不怎么好看。

  朱标细心发现了张琳的神色,道:“你有什么问题就赶紧问,不要支支吾吾憋在心里。”

  张琳犹豫了一下,道:“晚生只是……”

  他想了一会儿,才组织好语言:“因祖父余泽让朝中大臣承认北方学子中有能人,晚生心里……心里不知道为何,有些难受。”

  练子宁自以为了解张琳,宽慰道:“我知道你自傲,不乐意用祖父的余泽来讨要前程。但这次是意外,且就算你不显露身份,肯定也能金榜题名,青云直上。我开玩笑而已。”

  张琳摇头:“我难受不是这个原因……我也说不清。”

  孔佑若有所思,看向朱标。

  朱标脸上浮现出无奈的微笑,对朱橚招招手,朱橚从怀里掏出一卷加了增刊的还未发行的报纸。

  朱标翻到其中一版,道:“看看这个。”

  张琳恭敬接过报纸,孔佑和练子宁一同凑过去观看。

  报纸中写的是北方从宋时起,坚持保留中原文化的故事。

  燕云脱离中原四百年,当地大族大多在辽金朝廷做官。他们没有放弃中原文化,孜孜不倦向辽金输出中原文化,促成了辽金的汉化,保留了许多珍贵典籍。

  河南和山东身为中原腹地,在三易回河后变成黄泛区,千里沃土盐碱化,衰退的经济和频繁的战乱让其人口迅速减少,百姓受教育程度极速降低。

  但仍旧有许多文人坚守在这里,孜孜不倦地教化百姓,耕读世家们一代又一代一边在贫瘠的土地上求生存,一边保留着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

  朱标的足迹遍布中原腹地。

  后世中原几省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陋俗让人深恶痛绝,成了落后愚昧的象征。

  但凡事有两面性。

  两晋的五胡乱华、唐末的五代十国、北宋的三易回河、南宋的金国统治……之后是元朝,一代一代,上溯一千年起,中原文化的根就在反复被挖掘砸烂。

  放血,挖肉,拆骨……每一个踏上中原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