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4 / 7)
忙参谋参谋,我等着看你们结果。”
孔佑紧张道:“不先把最终计划书给老师看看吗?”
朱标把信纸揣进怀里,伸了个懒腰:“不看。等你们先干了一段时间给我写工作总结,我看看有多少人还需要问我要补贴。”
孔佑:“……老师,你这样会让他们压力非常大。”
朱标笑道:“有压力才有动力。去吧,我相信你们。”
孔佑深呼吸一下,又把自己担心同榜受资助的事告诉了朱标。
朱标道:“你担忧的很有道理。那我还是正常资助吧,多余的钱你们自己存着。与其让其他人钻篓子,不如欠我的人情。”
孔佑松了口气。他真的担心同榜会压力大得睡不着觉。
“老师你的钱还够吗?”孔佑又担心道,“父亲留给我的钱……”
“你自己拿着。”朱标道,“你师娘马上回来。她已经抄完几个家,钱管够。”
孔佑:“……”
孔佑默默地滚蛋了。
他想,老师对这次输赢真是非常自信。常将军准备抄家的时候,京城的事还没结束吧?
朱标让常葳准备好抄家的时候,确实会试还没有放榜。朱标只是从其他细枝末节,确定南北榜案已经会发生。
无论最后他是否能以科举舞弊将其定案,大不了也就是一个“谋逆”口袋罪套上去,家是肯定能抄。所以常葳早准备好,等他信一到就动手,最大限度减少时耗,能第一时间得到热乎乎的抄家钱财。
朝中人总说,大明的财政是他朱标支撑。其实这不尽然,看一看大明的财报收入,他朱标和老爹朱元璋的努力各占一半。
区别是,朱标是做生意和捣鼓商税,他老爹朱元璋是各种大案抄家砍头赚大钱。
在封建时代,抄家真的很赚钱。“藏富于官”,真的是一本万利的储蓄。
说来,蓝玉在苏州抄家得到的钱,至少也得上交大半吧?正哥正好闲得无聊,让正哥去苏州催催。蓝玉和正哥是生死莫逆之交,他一定会对和正哥重逢欣喜若狂。
朱标满意地点点头,在吊床上翻了个身,打了个哈欠,一边拿出信继续看,一边琢磨给常葳写点什么有趣的东西,顺带让常葳带点特产回来。
比如沿途得知举子上街发报纸后的反应,就是很好的特产。
孔佑确实在朱标身边学到了许多。他回去之后,将朱标的话变了个花样,成了太子殿下非常支持他们,非常信任他们的能力,所以才不看计划书,让他们自己实施。
为了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太子殿下仍旧坚持给他们资助,让他们自己赚的钱都自己攒着,说工作后花钱的地方很多,而且还能给家人买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