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她们不懂我们去做(4 / 7)
这个社会和这个身份了。
这不是好事。
“每日三省吾身。”朱标靠在椅背上,半开玩笑道,“不能偷懒啊。”
三省吾身之后,朱标继续干活。
蒙古高原冬季有冰雪,工程期很短,现在可没有时间让朱标伤春悲秋。
春夏秋要用来修建铁路,不是用来伤悲的。
朱标做事向来喜欢让百姓有知情权。将人抓出来砍脑袋的时候,他也花了许多时间让人深入灾民中,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事。
“那群人就是想用你们的脑袋换他们的富贵。但不想想,乱世好不容易才结束,大明又这么强,谁会跟着他们去造反?造反后,富贵是他们的,丢命由你们来。你们可要把眼睛擦亮了。”
在朱标的建议下,朱元璋虽然对大明进行了严格的户籍管理,但没有禁止百姓流动。北京城越发繁荣,还建立了许多工坊,有许多外地人来北京“打工”,其中不乏灾民同乡。
这些同乡被朱标雇佣起来,经过短暂的培训,为大明安抚灾民,充当官府向灾民传达信息的喉舌。
人在异地他乡,总是忍不住会更信任同乡。何况向来不把他们当人的官大人居然会送给他们新衣服,雇佣他们的同乡把官府的事仔细告诉他们。这种被尊重的感觉,让他们不知所措。
许许多多不知所措加起来,灾民们即使不明白自己心里的想法,行动上也越来越偏向大明的官府,心中的惶恐不安也逐渐消散。
这时候,他们才开始认真倾听起北直隶的百姓对北直隶和太子知省自豪的夸赞,将这些夸赞一一记在心中。
他们想,如果真的能活着回家乡,他们一定要把这些话告诉家乡的人。
虽然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个念头,但他们就是这么想着。
人员清理妥当,物资准备妥当,军队也集结完毕。李文忠在朱元璋和朱棣亲自送别中,率领大明军人和大明的百姓,踏上了蒙古高原的草地,开始修筑铁路。
李文忠率领的是他在朱标潜移默化下培养了许久的“工程兵”。不仅能打仗,也是修建铁路的“技术骨干”。
大明第一支专门设立的工程兵军队由曹国公李文忠统领,之后这支工程兵将在大明各处留下让后世人惊叹的“奇迹”,和无数……无数悲壮的记载。
在大明步入和平后,工程兵军队的牺牲率一直位居大明所有兵种之首。更让后世人惊叹的是,工程兵军队中勋贵的人数,也位居大明所有兵种之首。
同时,工程部队还是大明第一支从建立之初明确要求必须有女兵和女将的部队。
大明第一支用律令要求必须有女兵和女将的部队,不是有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