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感恩(2 / 4)
们家庭的困扰。
大山后来在每月孩子们个人开销的钱款外,另给了于大伟一笔资金,不多,供他们多少解决一些实际上的困难。
在捐助过程中,大山仍然保持着商人地冷静和细致。他坚持要仔细掌控每一笔钱的用出和落实。
其实一百个生活在偏远农村孩子的总共费用加起来。也没有很多,对大山根本不构成负担。
他是这样对于大伟解释的:“一定要让真正有需要的孩子得到帮助。而且不能在一个孩子身上花太多,紧巴巴地刚好能保证他们完成学业就行。给的宽裕了,一来没有这个必要,而且对他们自己也不是一件好事,形成依赖心,对他们的个人成长也不利。”
大山是靠自己一路挣扎着走过来,他始终认定一个道理:生活地磨难也是一笔财富,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他只是想给有可能飞得更远地孩子一个希望和机会,“受到别人的帮助是一回事,却不能忘记要坚持自食其力,我像他们那么大的时候什么活没有干过?”
多知道一些山外的信息,知道外面世界是什么样子,对孩子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都有好处。所以,于大伟的工作,也包括给孩子们写信。除了写一些鼓励的话,时不时也稍带讲一些大城市的所见所闻。
今年暑假,于大伟手里仍旧有五十个助学名额,这次,他准备走的更远一些。
当然,工作之前,先要回家一趟。
“大伟?”
傍晚,吃过晚饭,正在打扫院子的于妈妈,一抬头,发现拎着行李地儿子已经走到家门前。
不由的又惊又喜,一边忙不迭丢下条帚去接儿子手上的行李,一边回头冲着屋里嚷:“他爹,大伟回来了!”
话音刚落,于爸爸一头抢出来。“大伟回来了?你咋也不先给家里吱一声,爸妈去县城接你。”
于大伟不急着进屋,坐到母亲拿来的板凳上,“也没带多少行李,不沉,天这么热,不用累你们跑一趟县城。”
“这孩子,跟自己爹妈还用客气啥?吃饭了没?我去给你做。”
“我在县城下车,买了两个包子,刚刚在路上吃了,不饿。”
夫妻俩个就着屋外略有些暗的光线打量着半年多没见地儿子。
“他妈,咱家大伟是不是胖了?我咋瞅着,比去年高了,也壮了些?”
“娃都多大了?这年纪还能长个子不成?大伟,你看你爹,欢喜地都有些傻了。”于妈妈把行李交给老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