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大明程宗猷单刀秘笈》(3 / 4)
笈》,算是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买书者会说这是“假货”。
看起来人们受电影影响太大了,凡是听到“武林秘籍”,“功夫秘笈”之类的字眼,第一反应就是假的,却不知道“程宗猷”的单刀刀法在历史上是确实存在的,不像那些武侠功夫电影上,什么《葵花宝典》,什么《九阴真经》全都是虚幻的。
别的不说,就在近代,民国20年,大东书局就曾经出版过马公愚提书名,程宗猷编,《单刀法图说》。此书如今市场价大概在1600元左右,也属于武术类的珍本了。
再看眼前的手抄本,没有明确的抄写日期,但从纸张和字迹上面来看,却应该属于清朝康熙后期的。
为什么?因为有“玄”字避讳。
只要看过金庸的《鹿鼎记》,很多人就会知道,康熙叫玄烨,韦小宝唤他做“小玄子”,因此在清朝康熙之后那几代,为了避讳康熙爷的“玄”字,就用缺笔少划,或者直接谐音,通假字来代替。而这也成了鉴别清朝和明朝书籍年代的常用方法。
既然大致判断出了这本书的抄写年代,林逸再看了看具体内容,与民国版本《单刀法图说》做了比较,然后就得出来这本书大致的价格。
林逸回头对那书摊老板说,你这书没错,是手抄的老书,不过三万块的价码有些偏高,第一不是名人抄写,没有签章留名,第二抄写字迹不属于清朝最流行的馆阁体,字迹有些凌乱,可见不是大家风范,第三此类秘笈最珍贵的要达到图文并茂,里面的绘图有些太过一般。
因此这本书的最大价值顶多八千块左右,再多的话就要仔细考虑了,但这绝对是古本手抄本,而不是所谓的赝品。
林逸这番评论让那书摊老板转忧为喜,说自己一开始也没打算喊价三万的,是气不过那些不识货的人胡说,这才喊的高价。如今被林朋友鉴定了,就足以证明这本书的实际价值,自己也心满意足了。
说完这些,这位书摊老板也不知从哪儿弄来一毛笔,希望林逸能够在这本手抄本上面题上“林逸鉴定”四个大字。
林逸实在不愿意用自己的字迹破坏这本书原本的古雅,不过耐不住书摊老板的恳求,最后只得提笔在扉页上面写了“林逸鉴定”何年何月何日,一行字。
得了林逸的墨宝,书摊老板狂喜不已,当场,书摊老板向林逸表示万分的感谢。
因为有了林逸这对“慧眼”帮忙做了鉴定,很快就有几个藏家向这位老板抛出善意的购书意向,希望能够用一万块买下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