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兴师问罪(四更)(3 / 4)
监生幸灾乐祸地说了一句。
“到时候看看他的面子往哪里放!”
“哼,竟然以权谋私,在取士上压制我南方士子,真是无耻至极!”
“不给他点儿厉害看看,他真的以为咱们南方士子是好欺负的!”
……
随即,周围那些监生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一个个显得义愤填膺。
这些监生不得不气愤,李云天在太和殿一番慷慨激扬的言语,使得南方士子考中进士的几率一下子降低了三分之一,从以前的九成到了现在的六成,着实可恨。
这意味着每届科举,将有三成原本会被录为进士的南方士子与金榜题名失之交臂,而始作俑者的李云天自然要被这些士子们愤恨。
尤其是南京国子监的那些年轻的监生,一个个年轻气盛,再加上心高气傲,更是对李云天深恶痛绝,认为他是在帮助那些北方士子牟利,实属朝廷中的奸贼。
这些监生们在平日里在国子监,自然不清楚世道的险恶,也不会顾忌事态的后果,因此头脑一热可什么事情都会做的出来,得知李云天这次竟然来南京督考南直隶武举复试后准备趁着这次机会给李云天一个难堪,扫落他的面子。
当然了,李云天是大明堂堂的御史,又是代表着讲武堂来的南京城,因此他们自然不可能对他动粗,因此决定就在这次武举考试上动脑筋。
既然那七名南京国子监的监生敢参加这次的武举考试,那么自然有着真才实学,否则被淘汰下来的话岂不是贻笑大方。
他们的计划很简单,那就是考上讲武堂后拒之不就,届时李云天的脸面肯定会被扫光。
由于此次参加武举的基本上都是南直隶那些文举无望的读书人,拥有秀才功名的人可谓凤毛麟角,文才实力只能算一般。
故而那七名南京国子监的监生在武举文考中一鸣惊人,占据了文考考榜的前十名,他们七个要是退出的话绝对会引发南京城轰动,也将使得李云天颜面扫地。
“走,跟着我去拜见咱们的李大人!”那名身材有些消瘦的监生就是此次南直隶武举文考第一名张恒,他看了看自己的名字,随即冷笑了一声,领着周围的监生大步离开,前往南京守备太监郑和的府邸。
永乐二十二年年底,洪熙帝任命郑和、王京弘为南京守备太监,协同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镇守南京。
郑和此时已经五十五岁,两鬓的头发斑白,他六下西洋,对通往西洋的水路和沿途的境况知之甚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