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4 部分(1 / 6)
贤之言:
“天地有正气,浩然充斥天地,君子者,善养之,藏于胸,纳于心,邪不能侵,浊不能污……”
读圣贤之说,要大声,世谷书生只知诵读诗书要大声,连学堂老师也要求学子,大声诵读。大多数读书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方寸宗中典籍众多,松隅曾从宗藏经阁中取了一书给林君玄,这里面除了道书,还有许多宗中前辈的修道笔记之类的。道法书林君玄没法修练,但那些杂记类的笔记书林君玄还是可以阅读的。这三年,林君玄修练之余,便会阅读这些箱中的杂记类书。在其中一位宗中前辈的笔记中,看到关于读书人大声诵读的一个解释。这位宗中前辈和大虞王朝的一位儒家领袖是方外至友,有极深交情,他在杂记中写道,读书人诵读圣贤之作,不是读给别人听,而是读予天地听。天地有浩然之气,读书诵圣贤之作,情感所积,引动天地浩然之气贯体,使得百邪不能侵。他遇到过一些真正有修养的大儒,发怒的时候,一声喝斥,居然有相当于修道强者的威力,碰到这种大儒,一些邪道高手,能被他们真接一声喝散精气,就像是被道门的顶尖高手拍了一掌。而大虞王者的丞相,据说曾经隔着数千丈的距离,一声喝斥,震散了一位邪道宗主的精气,将他活活震毙。
这位方寸宗前辈在书中写道,正直,刚正的大儒虽然不修道法,但并非就没有精气。他们的精气,不储存在体内,而储存在灵魂中,储存于天地之间。他们用以沟通天地之力
的‘道符’就是他们的灵魂。接近圆满的灵魂,一声呵斥便能挥动天地浩然之气,以用攻敌。这效果其实就和天人期高手引动天地之力一样。
在修道的数个境界之中,天人期及以后境界的修道高手最注重心性修为。这个时期之后,道法的提升和心性修为息息相关。修道的各个境界,天人期为一个质变的阶段。
这个时期之所以命为天人,正是寓意,人与天合,天心人心的意思。论心性修为,一个几百岁的修道者拍马也赶不上一个终身浸淫儒家典籍的大儒。修道者修上几百年,大部分时间
都是修的道法,而并非心境。而儒家讲究的就是心境圆满,外物不能加,诸邪不能侵。
天心大乱三百年,邪道肆虐,百家之中,邪道最不喜欢的就是儒家。儒家倡导治国平天下,天下太平,邪道就得中落。按照邪道的想法,天下的儒生自然是死绝最好,以后就再没有什么人说
邪不压正了。但三百年的兵戈动乱,邪道杀伐都没能灭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