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重生之歌神 > 第326章 《在路上》

第326章 《在路上》(3 / 5)

说这首歌的创作者,麦田守望者乐队。

在上个位面,麦田守望者算是杜星河接触过的他比较欣赏的摇滚乐队。

这支乐队是上个世纪摇滚还没彻底死去时,北京涌现出的新一代摇滚群体中具有独特风格的乐队。

乐队成员普遍受英国音乐影响,其音乐具有英式摇滚的特征,继承了七十年代中期以来的punk/New-Wave音乐的传统,并与同期在英国新兴的Britpop音乐有很优美的旋律,作品短而精巧,不过渲染吉它solo,要求各样乐器和人声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自主而均衡地发挥,这是在上个位面很多乐队都在追求所谓的技术流时非常难能可贵的一种坚持。

正是这种音乐的多样化,使“麦田”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可听性。从180余拍的Hard Core,到低迷回旋的Hew Wave;从激越的老式Punk,到幽婉、抒情的Ballad,“麦田守望者”从音乐层面展现出一个朴素、含蓄的英式音乐元素为背景的,自由而轻松地激扬北京新一代年轻人的思想情感的音乐空间。

这算是国内很早期的Britpop风格的摇滚乐队了,他们的音乐杜星河都很喜欢。

同时这乐队的名字也很有意境,麦田守望者——这名字的灵感来自于美国作家赛林格的同名畅销小说《Catcher-in-the-Rye》。这本书算是美国六十年代非主流文化的先声了。

麦田,在书中被用来象征少年人的欢乐园,可隐藏、可嬉戏、可贴紧大地、可沐浴阳光。对一个热爱捣蛋的少年来说,成长的过程是烦恼的。因此,麦田里面要一个守望者,它能看护着,以防其跌落深渊。这种少年稚气,正是摇滚组合“麦田守望者”的真实写照。

他们的这首《在路上》,算是对美国“垮掉的一代”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创作于1957年的小说《在路上》的一种致敬,也是一种艺术延伸。

《在路上》是杰克·凯鲁亚克的第二部小说,也是上一位面美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代表意义的一本小说。

这部小说绝大部分是自传性的,结构松散,断断续续,描写一群年轻人荒诞不经的生活经历,反映了战后美国青年的精神空虚和浑浑噩噩的状态,其被公认为是美国60年代嬉皮士运动和垮掉的一代的经典之作。

在那个极度的时尚使人们的注意力变得支离破碎,敏感性变得迟钝薄弱的时代,如果说一件真正的艺术品的面世具有任何重大意义的话,这本书的出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