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摇滚村(2 / 5)
。
另外,在外省许多成军多年的乐队一等自己操练的拿得出手时,也开始了向摇滚文化圣地京城的进军。这些乐队也都基本成形,落脚树村只不过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打入京城地下摇滚圈,找到在他们各自的家乡难以找到的音乐扭转和梦想中获取“名利”的可能的机会。这里的名利,在他们看来,也仅仅是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音乐,或者,由此而来的一点演出机会。
在这样的背景下,树村形成了一个远近知名的摇滚之村。
如今,早已因拆迁而变了样子的树村,在上世纪的最后几年中,甚至连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而更多的是泥泞的道路,随处可见的垃圾,破落的村舍,一切都是那么的普通。
然而就在这个如果你路过都不会看一眼的村落里,却住着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他们带着对音乐的执着,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扎根于此。
简陋的小屋、恶劣的伙食、穷困潦倒的日子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然而他们却像坚实的种子一样,坚强地在这里扎下了根,要在这里开花、结果。
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他们要在这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要在这里开始他们的梦,尽管这个梦是苦涩的、是充满泪水和酸楚的。这一切感受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他们选择了这条路,就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虽然他们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
树村不大,由本地的居民、一些捡废品的人、外地打工者和几十票玩摇滚的青年人组成。
这些青年来自祖国各地,有东北的、山西的,有江苏的、河北的、河南的,也有广西、云南的。他们形成了几十只成型的乐队。后来很多有机会发了专辑的摇滚乐队,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在树村的东北方向,是著名的迷笛音乐学校,那个学校是外地音乐青年来京城发展的著名跳板,来自全国各地的摇滚青年将其视为在京城发展的第一站。
树村的西北方向是东北旺,那里也是一个已经成型的音乐村;再加上西三旗、黄土甸,从现象上看,已经形成了一个以树村为中心的特殊的地下音乐群落。
在这个群落里,乐手们的真实生活却格外寒酸,甚至艰辛。在九几年时,他们用100到200元一个月的价格租一间斗室,里面堆放着大量的CD唱片、音乐杂志及生活杂物。庞大的音箱、凌乱的电线使屋子变得更加窄小。
他们每天的时间除了睡觉、吃饭外,就练琴。晚上他们通常睡得很迟,一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