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君子如“羽”(4 / 5)
虹人一直都认为英雄与立场无关,而在于他是否‘努力’。如果这个人刚好又身陷‘小情义’和‘大情义’的矛盾之中,最后他舍却‘小情’,成全‘大义’,那么这个人就是大大的英雄。
……
在我们霓虹人看来,经历了‘痛苦的纠结’,最后拼尽全力尽到了自己的本分,坚持了自我,这样的人就是英雄。没有‘痛苦的纠纷’就没有戏剧性,没有‘尽到自己的本分’就算不上是英雄。
有时候为了衬托英雄,文学作品会把这种‘痛苦’搞到在外人看来‘极其变态’的地步。民族史诗《四十七浪人》中,有的武士为了给主公复仇,竟把妻子卖到妓院里,筹集经费;有的为了证明自己的忠诚,竟要杀掉亲妹妹;有的杀掉自己的岳父;有的为了刺探情报,竟把妹妹送给敌人做小妾……
在《四十七浪人》的故事里,将军禁止武士私相复仇。浪人们虽然手刃仇人,却同时违反了将军的命令。为了给将军一个交待,四十七人全部切腹自尽。我们的小学课本中对此的评论是‘这真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鲁思·本尼迪克特说:霓虹人认为真正的强者应该能够抛弃个人幸福而履行义务……
近代以来,我们试图建立某种可以凌驾于一切领域的道德标准时,我们常常选择‘诚’。
而程晓羽这样的行为,无论哪一点都做到了,他从华夏来到霓虹么就是‘抛弃个人幸福而履行义务’,他在法庭上的坚定,正是对自己,对他人,对法律的‘诚’,他的坚持是纠结中两全其美的办法。
我们在来看看《地狱十日谈》中程晓羽的表现,当之无愧的‘英雄’!
活下去!这是一个纠结了霓虹几千年的难题。
我们霓虹是一个被火山、地震、海啸、战争、贫穷、饥饿反复折磨的民族。‘生存危机’像一把高悬在我们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一方面让我们民族养成了坚韧不拔的个性和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
‘活下去’一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终极目标,甚至‘活下去’都成为了我们的偏执。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山本五十六曾经让参谋制定了一个进攻和征服印度的计划,但目的确是为了保护已经到手的新加坡,这就是典型的霓虹思维。
实际上一度‘活下去’已经成为当时霓虹最高的价值判断和一切行为的借口。
为了‘活下去’,我们可以策划阴谋,编造谎言,突然袭击,出尔反尔。为了‘活下去’,在战败之后我们可以委屈求全,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