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大动作(2 / 5)
没有人手,就想办法弄人手,这些是世家子惯用的手段,然而,这种老的套路,却是出现了新的问题。
“不见了?他们都到哪里去了?”县令李本堂诧异的看向衙役问道。
“这个,据里长汇报,他们被陛下征调到渭南建新城去了。”
“什么?陛下征调他们到渭南建城?此事本官怎么不知?”
不光是他不知,其它好多个县的县令也不知道,李世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已经秘将这些贫困村落的百姓全部迁移到了渭南,而正当像李本堂这样的县令在发愁的时候,朝廷的公文来了。
公文中要求,关中之地,公民制度,官员俸禄制度,在三月底之前,全面实行,所有官员的职田,全部上缴,所有勋贵的封地食邑全部撤除,然后,李本堂看到了公文上,自己今后的俸禄。
七品县令,月奉居然高达三百贯,那么,一年,岂不是有三千六百贯的俸禄可拿?
这数字,可是他以往的各种俸禄加起来也达不到的,也就是说,朝廷的俸禄改革,并没有减少他的俸禄,还增加了,而且,幅度不小,达到了三四成以上。
不仅如此,他以后也不用负担属下的薪俸开支了,县衙里,上至他这个县令,县尉,功曹,书吏,下至捕头衙役,甚至负责洒扫的下人,做饭的厨工,都有一整套的薪俸制度。
这就叫李本堂有些不懂了,然而,结合起朝廷要在关中之地施行的公民制度一起来看的话,李本堂就懂了。
朝廷这是要一下子,提升所有非犯人,战俘之类的百姓的权利,细看之下,普通平民竟然可以跟以往的士人差不多了。
他们可以凭自己的户籍自由的外出,不受大唐律法以外的任何乡法管制,也就是说,朝廷否定了乡法能够制裁百姓,百姓的生杀大权在皇帝,在唐律,任何没有司法权的人要对二等公民作出处罚或伤害,公民都可以反抗。而且,重大刑事案件的审理判罚必须要经过三审,再由刑部裁决,如果罪犯是必死之刑的话,还需要皇帝钩决。
难怪要给洒扫的杂役,做饭的厨工都定下薪俸,原来,这些人,以后的身份地位只比当官的人低了,即便李本堂是一县主官,也是不能随便能处置他人的生死。
他搞不懂的是,朝廷为什么一下子,搞这么大的动作,因为,将整个人员编制,薪俸制度看完之后,李本堂稍微算了一下,光他这个县衙,朝廷每月就要支出近千贯的开支,一年下来,就是一万贯,大唐有数百州,一千多个县,如果全部依此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