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没有下限(4 / 5)
拥立刘辩的党人小喽啰,可不是那些最激进的党人,不然也不会有他们现在明哲保身没骨气的样子。
党人全部都没骨气?伏泉不信,至少那些什么“三君”、“八俊”、“八厨”之类的党人领袖肯定是有骨气的,如果他们在此,恐怕少不了朝堂血溅的事情发生。想想明末最终权倾朝野东林党人,虽然出了那么多剃发易服,叫满洲鞑子爸爸的无耻顺从党,可不也出了不少节气义士吗?
其实道理都一样,有节气不怕死的人,早就被消耗完了,不是党争,就是和国贼外夷拼死了,剩下的自然是没节操的。
这和如今的情况多么相似,原本在京师雒阳城里的不怕死的党人,早就被袁绍一顿忽悠,冒险随他行拥立之事了,剩下畏缩不前,没加入自然就是那些墙头草两面派了,毕竟没看到切实利益,指望这些人去做冒险事情,完全不可能。
而在场剩余党人里是什么货色,细细思量便知了,其他人不用说,就说那韩馥,后来诸侯讨董时,不是被逼着,根本就不想和袁绍混,完全忘了他出仕和当上冀州牧是靠的谁,现在伏泉放下狠话要严查,能继续和伏泉死磕,那就真的是奇怪了。
伏泉很清楚,官僚这个东西,在将一批是真的干实事,有理想节操的人去除后,剩下人的下限,其实就是没有下限!他们的下限从来都只会越来越低,而不是相反,只要有利益,保住他们的荣华富贵,什么事情他们干不出来?
故而,今天伏泉提前于党人抛出谥号这个话题,自然就是在逼迫这些明显节操不高的人做选择,让他们站队,是做听从他这个保皇党代言人的话,继续做官,还是要死磕?
简单来说,顺从伏泉,就还能继续做官,不顺从,那就对不起了,该怎么查怎么查,反正太平道、羌乱、袁绍谋逆这些事情,伏泉就不信查不到这些人没有参与,到时候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很显然,这群节操不多的人怂了,乖乖的选择了顺从伏泉,反正,只要不是让他们没有官做,那都不是事儿。
当然,对于伏泉来说,仅仅是抛一个谥号,其实还不够,党人这些家伙可是很记仇的,他可是清楚记得历史上后来汉献帝被迫将自己几个对士人不好的庙号给除掉的。
那时,汉室势微,有司奏请,汉和帝、汉安帝、汉顺帝、汉桓帝无功德,不宜称宗;又恭怀皇后、敬隐皇后、恭愍皇后并非正嫡,不合称后,都请撤除尊号,汉献帝无势,只能被迫下旨去除。
想想看这帮党人记仇有多厉害,竟然要连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