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章 削弱世族豪强根基(4 / 5)
数只为政治行动的人的门面而已。
从这几点上,伏泉觉得,东汉的党人其实和后世明末的东林党,在立场转变上没有什么不同。毕竟,多数出名的东林党人,在崛起之前,其实都是寒门中人。只是,他们一旦崛起入仕,他们的政治诉求和个人利益,就绝对不是寒门底层人士的政治诉求和个人利益了。
当越来越多的地主,将土地主动投献到他们的名下,他们从寒门一下子变成大地主,自然的,除了少数人能坚持自身外,多数人都转换了立场,自己也变成了地主,同时成为了地主阶级的保护者,与皇权、百姓这两个社会的最高层和最底层,争权夺利,保护中层的地主利益。
无论是东汉的党人,还是明末的东林党人,如此和皇权抗争,转换立场,其实这也没什么没有道理的,原因也只有一点,就是利益而已。
至于汉桓帝刘志开启党锢的效果,自然也很明显,其一生重用寒门和名不见经传的小族,压制袁杨等基本上一世便出一公的门阀,使得袁杨等著姓终其一生,也没有出身顶级大族的族人,在其任上登上三公之位,便是明证。
而袁杨等著姓,掌握不了权利高层,自然也就不会有威胁皇权的势力存在,反之,一旦世族连连掌控权利高层,就不难保他们不会出现窥视权利顶峰的皇权了。
所以,不得不佩服汉桓帝的手段,实在令人称道,而到了见识少,手段不如刘志的刘宏即位,终究是欠缺了火候。
其实,刘宏上位也是有模学样,执政以来,一直都是沿用汉桓帝的执政方案,只不过力度更大,更激烈而已。再加上他幼年即位,和知晓人间疾苦才即位的刘志不同,在一些政策上的自以为是和过分享乐,当然激起了党人士人利用皇帝贪图享乐,导致民不聊生的等等舆论反抗。
最终,到了太平道谋反,面对党人所代表的世族豪强可能和逆贼联合的情况,刘宏妥协,下令党锢,并且任命了不少大族出身的党人做高官,虽然一时安稳了朝局,但也为日后的朝中皇权旁落的局势埋下了祸根。
现在,伏泉要大力提拔寒门,自然也是用的这种模式,当然,他要吸取刘志、刘宏的教训,不能过分激怒这些不容忽视的党人团体。否则,天知道,这些暂时被伏泉打压的党人,会不会在隐忍几十年,像逼刘宏解除党锢一样,再玩出一些不知道怎么样大乱子来,从而夺取权利。
伏泉的想法也很简单,挑选那些没机会成为党人的寒门士人,这些人因为和党人同为士人的缘故,肯定能和党人之间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