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 皇家秘辛(4 / 5)
而说出来的话立场却仍然分明:“只是此事已然过去了这么多年,知道真相之人寥寥无几,程渊虽去过静云庵,却并未亲眼见过况太妃。且依儿子对他的了解来看,倘若他当真觉察到了哪怕一丝不对,也必然会第一时间求证,而非甘愿奉旨回云南——”
“反之,倘若额娘真的因此而贸然赐死况太妃,只怕还会平白让人增添疑心。”乾隆劝道:“额娘何不换个角度仔细想一想其中利弊。”
“皇帝这是觉得哀家心狠手辣,做错了吗?”太后望着他问道:“那依皇帝的意思来看,难道哀家阖该当作此事不存在,视天家尊严于不顾,方算得上通晓情理吗?”
“儿子不敢。”乾隆适时地认错道:“今晚之事确是儿子忤逆了,皇额娘心中若有气,尽管责罚,儿子绝无半句怨言。”
顿了片刻,又带了些许笑意说道:“更何况额娘持斋礼佛多年,素日里连一只蝼蚁都不舍伤及,如今若因这样一件并无必要之事在佛祖面前破了善戒,未免有些得不偿失了。”
这自然是句打圆场的玩笑话。
他最是了解自己的额娘,该用什么样的法子来劝才最合适。
硬碰硬必然不行,唯有让她明白他这个做儿子的,眼中始终是敬重她这个额娘的。
其次便是能不提况氏二字便尽量不去提。
而作为母亲的皇太后自然也十分了解自己的儿子是怎样的一副脾性。
再孝顺的儿子也不能给逼急了。
再者,面前的人不光是她的儿子,更是一国之君。
她此番前来,虽是责问来了,心中却也早已有了计较。
皇帝态度好,架子低,她这个做额娘的,断也没有一丝情面也不给的道理。
只是她顾忌的可不是什么佛祖会不会怪罪。
况氏如今确非非死不可。
正如皇帝方才所言,这是一件并非必要之事。
为了一件并非必要之事,是执意同皇帝对峙到底,最终伤了母子之间的情分;还是退一步借此让儿子记自己一个恩情——聪明人都知道该怎么做。
她在宫中沉浮多年,最终能够坐上皇太后的宝座,靠的并不全是沾儿子的光。
她从不是个会因一时之气而不顾大局之人。
“额娘可以答应你暂时不动况氏。”皇太后到底松了口:“但是,程渊短时间内决不能够再回京了——若无必要,最好永不召其入京。”
“儿子自然明白。”乾隆笑着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