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小说 >彼岸繁花[综红楼] > 第787章 木匠皇帝42

第787章 木匠皇帝42(1 / 4)

等杨涟和左光斗回到京师, 不及去见天子复命就听说了山西十几家商人被抄、不仅抄了他们的各自族人,还有他们所开的商号的所有掌柜和伙计, 一个不漏地被锦衣卫拿到了京师。

这可是要翻天的大事件。

不用刻意打听,他们在候见天子的时候, 就知道了这些人被阖族下狱的罪名是违反了禁边令。

这禁边令已经颁布了很多年, 但是戍边的将士没有军饷、没有粮草, 为了活下去就对这些违反禁边令的商人,收到银子还会协助他们将粮食、布匹、盐、炊具、铁器、火药等搬运出关。对他们与建州女真交换回来的人参、鹿茸、兽皮、珍珠等,也是睁一眼闭一眼当作没看到。甚至军官还会入股这些商人,牟取暴利。

可造成这些商人奔赴大同、张家口等地的最初原因是朝廷的“开中法”。简单地说就是边镇由于战乱, 不适合耕种,需要内地运送粮食过去。

开中法大致分为报中﹑守支﹑市易三步。盐商先要在大明的官府登记, 按照政府要求,把粮食运到指定的边防地区的粮仓。得到边军仓库的回执, 凭回执到登记的官府换回盐引;守支是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守候取盐。市易是把得到的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

但由于粮食运输过程中损耗巨大, 盐商们曾在九边附近的地方雇佣劳动力开垦荒地耕种﹐秋收后将粮食就地入仓换取盐引,以便获得更大的利益。

这样的做法对大明朝廷并没有什么害处,反而在明初的时候对边镇的兴盛、对边防军的军粮储备,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是盐商获得的利润引出了权贵们的贪婪之心,他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从皇帝那里讨要盐引, 然后再转卖给盐商, 从中牟利。这一现象被称为"占窝"。后来福王就藩的时候,就额外从神宗那里讨到了每年三千盐引的恩典。

这种现象愈演愈烈﹐破坏了开中制度﹐也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倒逼朝廷不得不改变盐法,以弥补国家在盐税方面的损失。

明孝宗弘治的时候, 修改盐法为“折色制”。“折色制”是指将盐业经营权给了另一批商人,商人在内地就可以拿钱买盐,然后运到各地去卖。商人用银子代米缴纳给朝廷,由朝廷把银子分给九边各镇。盐税交到朝廷了。太仓一下子有了百万以上的银两收入,可是商人就不再边镇屯田耕种了,边军储备粮食大减。

这就崛起了扬州的盐商,使晋商在大明的发展遭遇了遏制,山西的盐商势头转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