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科举出仕(士) > 第65章

第65章(3 / 5)

的歌颂。

抛开贞文帝可能不喜欢的因素之外,黎池本身也已经不能这样做了。

参加科举以来,黎池的策问文章都是走的语言精炼、观点精辟的务实风格。

甚至府试时,他的那篇‘因地制宜‘就已经入了贞文帝的耳,现在大燕四地边陲就正在实施这个政策思想。这个政策实施后,真实的情况如何并不知道,黎池也没亲眼去瞧过,只是据说效果显著。

之后的院试、乡试和会试,黎池的策问文章也都贯彻了他的务实风格,文中都提出了具体的、有可行性的对策措施。

若是现在殿试,黎池陡然换了风格,去写词藻华丽、没实质内容的歌功颂德的文章……那他‘务实君子’的人设也就完全崩了

而且,如果连‘连中五元‘的他,都去写中庸文章了……要是惹得贞文帝一个暴怒,到时他别说什么状元、什么六元及第,或许降到同进士行列都有可能。

所以,殿试的这道‘储君三问‘试题,其他人都能以中庸文章作答,就他黎池不能!

黎池必须要写有些干货的文章。

……

黎池决定了写有干货的文章,却还不敢动笔,就连草稿都不敢打。万一草稿时有什么不当言语,到时落入某些人手中,就又是一桩事。

毕竟储君这个话题,实在太敏感。

黎池准备先在心里有个腹稿之后,再去打草稿列大纲和细纲。

第一问,何人可为储君?

当然不是让考生指出具体某个皇子来,说他可为储君。

这个问题换个问法,就是什么样的人堪为储君。

自古立储君,有‘立嫡‘、‘立长‘和‘立贤‘三种。

当今皇后无亲生皇子,立嫡不用考虑。

立长,即年长优先。黎池是黎右侍郎黎镜的族人,而黎镜又是大皇子阵营的人,按理说黎池应该支持‘立长‘。

但是,先不说黎池已经算是赵俭阵营的人了,就是抛开这些不说,黎池本人就单纯地不想站大皇子阵营。

因为大皇子之前的手段,实在有些小家子气。相比起来,黎池还是觉得赵俭这人更加适合当一个皇帝,不缺心计,却又心胸宽阔能容人。

所以这第一问:何人可为储君,黎池的答案是‘贤者可为储君‘。

这里的这个‘贤‘字,黎池打算将他引申开来,解释为‘贤能‘,即有能力、有实力。

而实力,就能够包括很多了。性格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