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轰动(5 / 7)
我在文中通过用一些现实的案例依据,比如19天盖57层楼200米高,结合主角猛砸钱,让这所大学在半年多一点建立起来至少在理论上是合理合逻辑的,因为现实中都出现过真实案例。
尽量用最少的文字交代更多的事物并让他合理。
不能说主角要办大学,砸一波钱,per~的一下大学出来了,然后主角麾下出了一大波牛批的诺奖级天才,然后黑科技大爆炸……
所以总得要交代一些内容,为什么你的大学能这么短时间办成国际超一流,能和哈佛、MIT、剑桥叫板,你牛在什么地方对吧?
起码要交代怎么延揽强大的师资队伍、优质生源,因为你这么干,他们会来你这任教、读书的原因你得交代一点吧。
不交代,就会有人觉得你这写的太幼稚了,就算是虚构小说也要符合逻辑啊。
说到这儿,又让我响起了马克吐温死毒舌那句话: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
这段情节真的是写到能省就省,尽量简明扼要,就交代了经费使用问题、吸引师资力量、如何确保能招到生源,然后大学基础设施建设。
但实际上要详尽去写,又何止是这些?
当然我也不可能去这么写,这是黑科技商业文,重点突出科技与商业,不可能偏离大主题太远,但是黑科技怎么来的?肯定是从大学、企事业科研机构、人才这些基础上建立起来,而它们之间彼此相互密切关联,必须的交代起码的东西。
这书的设定就是主角获得了超越人类时代的知识,也是主角的金手指。
而不是带系统、带空间一个黑科技拿出来就能用的设定(这设定确实好用,一切问题推给系统,简直万能,早知道就带个系统了,呃……)。
言归正传。
目前也是在做出改变,因为我看到有读者指出这书的一些不足之处,确实是了,比如就是主角的科技来源问题,per~的一下就出来了,都没有什么铺垫。
确实,不过剧情的前期因为规模不大,可以说得通,而随着这本书的剧情推进到现在,海岸线集团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后续主角要搞比如生命科学、军工科技、以及大的基础科技的提升飞跃,这个就不能在用Per~的一下就出来的招式了。
因为继续这么用剧情会不合理和一些BUG会显得无比突出,会被进一步放大。
主角没有系统、没有空间、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