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农忙假(3 / 3)
这道菜,只不过因为淀粉质量问题,也可能是手艺差的原因,她总是失败。为此也相当的怀念。
乡下其实一直是不缺菜的。
一是自己种的,二就是用豆子换豆腐。
柴雨晴因为在外婆家长大,吃豆腐是吃得够呛。
同样是豆腐,这个占着一个凉字,而且不是豆制品,吃起来也没有胆水味道,所以对此情有独钟。
淀粉晒干了,柴满山也是拿去镇上卖。
实际上,柴家每出一次农作物能换作钱的,都无一幸免。
这也算是柴家第二种经济来源。
柴雨晴很郁闷,她明明知道很多挣钱的路子,却无从开始。
还是让自己这个家无穷的穷下去。
时间已到了八八年了,再翻就是八九年。
离改革开放有了十年之久,,小小的山村其实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比如,村里的人开始南下打工。
“公社组织的,招18岁以上30岁以下的女工,坐火车都要两天一夜呢。”三五个姑娘聚在一起就在讨论这个事。
大姐原本是在村里的茶厂摘茶叶,一个月也能挣十多块钱,这时候听说那边招工人,而且,工资还不低的时候就心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