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26岁的朝鲜太上皇 (2)(12 / 21)
不得。
结果就寤寐思服(被慈禧惦记上了)了。
1886年11月的一天晚上,清流派领袖、两朝帝师(同治、光绪)翁同龢(1830—1904)在日记中提到一件事。
奕劻在拜访奕譞时,后者嘱托前者转告翁同龢等清流务必体谅其苦衷。
奕譞说:“盖以昆明(湖)易渤海,万寿(山)换滦阳。”
翻译成人话就是:我修筑颐和园的目的,是为了换取慈禧对发展北洋海军的支持,是为了避免咸丰逃亡承德避暑山庄的悲剧再次重演。
两个月前,奕譞上疏建议恢复乾隆时的“昆明湖水操”,并开设水师学堂,训练八旗子弟。
去颐和园划一次船你就会发现,在昆明湖里练海军这么有创意的事估计只有天朝想得出来。
但考虑到训练对象是八旗子弟,也就释然了。
再过三年光绪就满了亲政的年龄,很显然慈禧没有结束“训政”的意思。联系到她整日絮叨当年奕訢不让重修圆明园,以至于自己现在想颐养天年都没有去处,奕譞便寄希望于用一座美轮美奂的园子换取她政治上的放权。
还得打操习水军的幌子——如此百转千回曲径通幽,搁奕訢那儿肯定早就怒了:寡妇门前是非多。
挪用公款修园子的直接后果便是北洋水师每年的经费被缩水到一百二十万两。
甲午海战前,军备竞赛已发展到拼速度的新纪元。李鸿章意识到自己的舰艇不够快,想买新近下水的英国巡洋舰,而且深知非买不可,否则,以慢打快,打败了无法逃避,打胜了难以追击。
结果因为没钱被日本抢了去,成为后来把北洋舰队冲得落花流水的吉野号。
翁李不和,路人皆知。
时任户部尚书的翁同龢对李鸿章购买军械的请求多方掣肘,十项里仅能批准一两项,国库缺钱是他一成不变的答复。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三十年前,翁同龢他哥翁同书在安徽巡抚任上,坐视举兵叛清的苗沛霖仇杀了寿州的孙家泰全家。
孙家泰的弟弟是后来的光绪帝师、京师大学堂创始人、官至吏部尚书的孙家鼐(1827—1909)。
翁同书事后遭人弹劾,咸丰命令查办。时任翰林院编修的李鸿章参与了此案,公事公办,导致翁同书被革职充军。
翁同龢从此深恨李鸿章。
一开始,从翁同龢那儿批不到钱的李鸿章还经常写信向曾国荃抱怨,后来得知与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