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中国误会了袁世凯 > 第五章 借势党争,建成北洋班底 (2)

第五章 借势党争,建成北洋班底 (2)(13 / 22)

如何?”

陈夔龙:“卑职不懂军事,何敢妄加评论?但看表面,旧军不免有暮气,新军参用西法,倒是别开生面。”

荣禄:“你说对了,此人必须保,以策后效。”

问题是胡景桂的参劾虽多属空穴来风,但“诛戮无辜”这条却不假。如果据实复奏,大头必然交吏部议处,最轻也是撤去督练一职,到时候翁同龢顺水推舟又整一个洋人练兵,刚有起色的国防事业就中道崩殂了。

于是,荣禄大胆回奏光绪,说查无实据,请从宽议处,以鼓励将来。

大头虽侥幸过关,却颓废了许多,将近一个月没缓过劲来,在给徐世昌的信中幻灭道:“所有夙志,竟至一冷如水。”

与此同时,康有为却迎来了他人生中最嚣张的时刻。

强学会的成功促使他南下游说张之洞,希望能拉到一笔赞助创办上海分会。张之洞答应得很爽快,但有一个附带条件:康有为必须放弃孔子改制的学说。如此,则一定竭力供养。

康有为偏执症发作,道:“孔子改制,乃是大道。我岂能为了一个区区两江总督的供养而放弃自己的学说!”

于是,还没步入正轨,张之洞就撤资了,理由是上海强学会的机关刊物《强学报》抛弃“光绪纪年”而采用“孔子纪年”,有敌视现政权的嫌疑。

不久,北京强学会也因御史杨崇伊的弹劾被慈禧查封。

可能你会觉得康有为很有气节,但只要对比一下公开出版的《孔子改制考》和戊戌年进呈光绪的版本,光环立刻荡然无存。

给皇帝看的版本作了大幅删改,原版中“议院”“民权”等字眼统统消失,而代以“孔子立法,以天统君,以君统民,正五位,立三纲,而人人知君臣父子之义”之类肉麻的吹捧。

气节?气死豪杰罢了。

纽约。

下野的李鸿章乘坐“圣路易斯”号邮轮抵达美国。为了迎接他的到来,正在海滨度假的克利夫兰总统特地赶回。

欢迎仪式被《纽约时报》称为“史无前例的礼遇”。迎宾彩船和几十艘装饰一新的白色军舰在港口列阵相迎,当圣·路易斯驶入时,舰队发出了十九响礼炮。

二十层的高楼,李鸿章从未见过,但更吸引他的还是楼上楼下的美国青年。那一张张没受过欺负的脸,时刻洋溢着自信和欢笑,冲李鸿章拼命挥动星条旗、黄龙旗,又跳又叫。

在记者招待会上,李鸿章回答了一个令人唏嘘的提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