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中国误会了袁世凯 > 第五章 借势党争,建成北洋班底 (2)

第五章 借势党争,建成北洋班底 (2)(17 / 22)

。章太炎一再宣称经书是客观的历史,并非神秘的宗教预言。而且还经常跟人揶揄康党,说:“大贤”们以长素为教皇,又目为南海圣人,谓不及十年,当有符命(帝王之兆)。

赶走了章太炎,人事纠纷顿时公开化。外界纷传《时务报》将“尽逐浙人而用粤人”。

整个1897年,报馆内乱不断。梁启超动不动就扬言要率康门弟子离馆“去西湖读书”,或者以另立山头、组建《新时务报》相要挟,逼迫股东赶汪康年下台。

问题是江南士绅里,反感康梁的人实在是灿若繁星。

汪大燮(xiè):“(康梁)终日卖人,必为人卖。”

邹代钧:“其奸诡不可不防。”

即便是中立派,也对梁启超挑起的战端深感厌烦。时任报馆校对的王国维悲观道:大抵近世士大夫,日日言合群而终不能合群。

康党失道寡助,梁启超一点便宜没捞着。正好谭嗣同(1865—1898)在湖南混得不错,受巡抚陈宝箴之托,邀请梁启超担任新成立的时务学堂总教习,梁遂率韩文举等康门弟子集体入湘。

作为湖北巡抚谭继洵之子,谭嗣同不缺吃不短穿,政治主张反倒比康、梁坚定多了——矢志不移地排满革命。

他是墨家最后的信徒、弓马娴熟的夕阳武士,奔走于这片堕落的土地,像堂吉诃德一样格格不入、有心无力。

江湖上流传着他和大刀王五的友谊,会党(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民间团体)中遍布着他急公好义的事迹。

更重要的是,继黄宗羲之后,他将批判君主专制上升到了新的境界:爱新觉罗诸贱类异种,凭借蛮野凶杀之气以窃中国;(清廷)日存猜忌之心,百端以制其民;

中国之兵,固不足以御外侮,而自屠其民则有余;中国惟恐民之知兵,民间售藏枪械谓之犯法;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

看看清朝官二代的觉悟。

因为过于痛恨清政府,谭嗣同还得了失心疯,在甲午年清军一溃千里时击节叫好,称赞日军是无敌于天下,“神武不杀”的仁义之师。在谈及改革路径,具体到如何筹措经费时,甚至主张“尽卖新疆于俄罗斯,尽卖西藏于英吉利。费如不足,则满洲、蒙古边地亦皆可卖”。

当然,作为高干子弟,谭嗣同也想移民。但他希求绿卡不是为了给发达国家贡献GDP,而是出于对清廷的绝望(“求去中国,如败舟之求出风涛,但有一隙可乘,无所不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