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中国误会了袁世凯 > 第六章 戊戌反政变 (1)

第六章 戊戌反政变 (1)(7 / 24)

园中的还有前来领旨谢恩的荣禄和李鸿章。

朝房内,康有为与荣禄狭路相逢。后者轻慢道:“以夫子之才,也会有补救时局的办法?”

康答以非变法不可。

荣禄鄙薄道:“早就知道法当变,但是一两百年的成法,是一早上就能变过来的?”

康有为大怒,忿然道:“杀两个一二品的大员,法即变矣!”

荣禄寻思着没得势你就狂成这样,真要大权在握,还不得血海飘香?

入见慈禧时,李鸿章在场。荣禄力言康有为败坏朝纲,皇上若过于听信,必有害大事。

怕分量不够,又看着李鸿章,说李相经历的事多,当为太后言之。

李鸿章当即叩头,称皇太后圣明,然后跪在那纹丝不动。

慈禧叹了口气道:“儿子大了,哪里认得娘?其实我不管倒好。你做总督,但凭知道的做吧。”

李鸿章退下后神色大变,转告康有为,提醒他小心。

光绪的召见持续了两个小时。康忽悠成功地使皇帝相信:变法不必罢免大臣,专用小臣即可。大臣无办事之劳,无丢官之虑,怨恨的言论自会平息。

一厢情愿罢了。

几天后,上谕授康有为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正五品。

行走者,有事则行,无事则走也,大大低于康党的预期。梁启超评道:“总署行走,可笑之至。”

好在给了个专折奏事之权,不用再靠他人转呈。

紧接着,被康有为称为“扫云雾而见青天”的废八股提上了议事日程。

命下之日,却根本不像他所忽悠的“欢声雷动”,而是引发了比禽流感还广泛的恐慌。

当时会试举人集于京师者近万,这帮人聚餐时只有一个话题,就是问候康有为家的女性亲属。

同样愤怒的还有翰林院的知识分子,因为有传言说该院也要削减编制——铁饭碗不铁了。

连李鸿章都忧虑康有为的人身安全,让于式枚上门劝他雇佣保镖,以防被刺。

从蒲松龄到吴敬梓,恨八股的可谓人生代代无穷已,之所以江月年年只相似,盖因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

康有为改八股为策论并不新鲜,却因主观性太强,给阅卷造成了严重的困难。浙江学政陈学棻很傻很天真,据实上奏,光绪批了一句“既然不会看策论,便不要视学了”,当即免职。

欢迎来到天朝,流氓和骗子的乐土

这就让反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