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戊戌反政变 (1)(8 / 24)
派兔死狐悲了。
已迁礼部尚书的许应骙主抓教育,百般阻挠,御史杨深秀和宋伯鲁在康有为的授意下参其“迂谬”,光绪又准备罢一个。
刚毅替之求情,不许。又请求“令其申辩”,勉强答应。
许应骙连夜走访求教,刚毅传了一损招。
在上疏自辩的同时,许应骙大肆攻讦康有为。反正康的烂事奇货可居,不愁没人转发。
刚毅则趁势跑到慈禧那煽风点火,终使对许应骙的处分没了下文。
八股好歹艰难地被废,制度局则涉及到砸饭碗,还一砸一大片,怎么看都感觉离成功隔着千山暮雪。
而且,由于变法被拖上了党争的轨道,一些原先支持康党的改良派也纷纷却步甚至倒戈。
康有为毫不在意。难得吃定了皇帝,过把瘾就死也值,继续推波助澜:“皇上不想变法图强则已,若想,第一件事就是开制度局。”
少了奕訢和翁同龢的减速,光绪无所顾忌,把康有为的提案交相比于军机处较开明的总理衙门讨论。
谁知奕劻不敢做主,更不敢久拖不决,只好去找慈禧定调子。
慈禧向他交底:不可行之事,只管驳议。
于是,总理衙门出炉了一份针对康有为的批驳报告,彻底否定了制度局。
光绪拍案而起:“汝等欲一事不办乎?重议!”
奕劻当时就震惊了。
只好请外援分担风险,要求皇帝简派军机大臣一道来讨论。
这招狠就狠在,军机处除了廖寿恒,个个跟康有为有仇。连王文韶这种原本谁都不得罪的酱油男也紧握双拳站了出来,毕竟制度局一开军机处就废了——没了酱油瓶还打个锤子酱油?
但光绪不得不同意。多年来,各地督抚养成了一切唯直隶总督马首是瞻的习惯。荣禄不动,除了大右派陈宝箴外,谁也不敢妄动。
于是,总署接到一封同意所请却绵里藏针的圣旨:切实筹议,不得空言搪塞。
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原本最好窝里斗的军机大臣们手拉手心连心,团结在一起,准备抗“开制度局”之旨。
王文韶咳嗽了一声,反对道:小心狗急跳墙,逼得皇上用大杀器。
指的是光绪独有的终极技能——明发上谕。一旦发动,将绕开军机处,由内阁拟旨,昭告天下,付之于世。届时,一切将覆水难收。
以光绪从小就喜怒无常,动不动便拍碎玻璃自残的缺陷型人格来看,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