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中国误会了袁世凯 > 第七章 齐鲁戡乱 (2)

第七章 齐鲁戡乱 (2)(5 / 8)

,其目标非常纯粹:商业利益。

在美国看来,觊觎中国的领土完全是不成熟的表现——占了又不好管,还成为众矢之的。而只要大清臣民每人多穿一条洋布裤子,就能保证本国的纺织工人不失业。

可惜,美国到晚了。面对这块快被分得差不多的蛋糕,山姆大叔焉能坐怀不乱?

因此,门户开放就是帮迟到的美国享受利益均沾的政策。不管先来的人开了多少埠,占了多少租界,只要在这些区域能保证我自由贸易、公平交易即可。

归结到底,战争的背后是政治,政治的本质是利益分配。

第一个表态支持门户开放的是英国。

作为老牌帝国主义,英国的在华利益最多,最担心后到的土鳖因为没谈拢,在英商遍布的神州大地上火拼,导致几十年来胼手胝足积累的赃款丧失殆尽。

对日本来说,百年大计,防俄第一。只要能绑住俄国到处乱摸的咸猪手,自己哪怕少得点也认了。

当然,再明白无误的事也需要人去推动。李鸿章指示驻外使节四处活动:对俄秘密交涉,对美请求调解,对德国道歉,对日本动之以种族感情,对英国许诺保护长江流域的商业利益……

离间的结果是:除了俄国,列强均对门户开放政策表示同意。

孤立的俄国把希望寄托到李鸿章身上,毕竟签过《中俄密约》,时论都以为老李是亲俄派。

打定主意后,俄国开始演戏,向各国递交了一份照会,宣称解救使馆的任务已经完成,俄军及其公使将撤退到天津,恭候清廷派出的谈判代表。

摆明了拆列强的台。

并向慈禧抛去橄榄枝,抢先承认其统治的合法性。

然而,放弃东北,意味着放弃清廷列祖列宗的陵寝之所在。慈禧再自私,也不敢行此不忠不孝之举。

李鸿章一到天津,就被俄兵保护起来,关着门不知搞什么暗箱交易。

等重新亮相时,列强都很紧张,以为他同俄国达成了“慕尼黑协定”。

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谁让大清国实力不济,只能玩以夷制夷的把戏?

李鸿章的腹案是:把中国从交战国打造为受害国。

故事梗概如下:拳匪是叛贼,两宫被劫持,宣战诏书是矫诏,八国联军来助剿。

按此逻辑,联军将领全成了李中堂的戈登将军(李鸿章早年打太平军时雇佣的洋枪队队长),而中国对“国际维和部队”固然有赔偿军费的义务,却不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