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退而不休,蛰居待时 (1)(9 / 24)
明确到连他两岁的次子溥杰都懂得看到袁世凯的照片就爬过去剜他眼睛。
舆论本来非常有利。
宫里的流言,有玩悲情的,说光绪临死前拉着载沣的手让他杀袁世凯;有搞悬疑的,说隆裕整理光绪遗物时,发现砚台盒里有“杀袁世凯”的御笔。
海外的配合也非常到位。
早在1907年,康有为就批示梁启超和麦孟华将反袁作为今后的首要任务,并杀气腾腾道:“鲁难未已,则以聂政行之。”
康南海之所以好用春秋时的典故,在于时刻提醒别人他是研究《春秋》的专家。
此处用典,意在指示弟子:必要时可对袁世凯实行暗杀。
两宫殡天,“南海牌谣言制造机”又开足马力造谣了。
说袁世凯趁太后病危,买通内侍,鸩杀(毒死)光绪,并密召直隶提督姜桂题率军入京自卫,谋弑新帝篡位。
不知情节如此荒谬的宫斗秘闻远在日本的康党是怎么编出来的,反正梁启超就据此致电各省督抚说“两宫祸变,袁为罪魁。乞诛贼臣,以伸公愤”了。
其实,现代科学的检测表明,光绪死时,头发中的砷含量是正常人的一百多倍,基本可以证实死于砒霜中毒。
敢毒杀皇帝,除了慈禧,没有第二人。
让光绪死在自己之前,以免其上位翻案,完全可以理解。但如此机密之事,估计只有李莲英、小德张几个清楚,外廷根本无从得知,与大头何干?
康有为也知道剧情不太接地气,自撰讨袁檄文一封,把戊戌以来中国所有的坏事都算到袁世凯头上,呼吁“为先帝复大仇,为国民除大蠹(dù,害虫)”,遍寄满朝文武。
梁启超则走内线,很早便同善耆和度支部尚书载泽建立了远程联系。
关键时刻,两大内线联袂吓唬载沣,说袁世凯的党羽已遍布内外,而唯一能制约其的太后也死了。他日坐大,后果不堪设想。
事实证明,这帮人纯属杞人忧天。
诛袁对载沣而言,非不欲也,实不能也。
几十年的吐丝结网、润物无声,大头已将朝廷内外布置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铁甲钢拳。
反观载沣,只掌握了君权的二分之一,离生杀予夺还很遥远。
因此,他不敢急于动手,反而趁改元宣统之日,加袁世凯与张之洞太子太保衔。
大头从慈禧殡天那天起就保持低调,成天躲在家里补写尚未完稿的回忆录《戊戌纪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