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中国误会了袁世凯 > 第十一章 天朝崩溃,幕后操控时局 (1)

第十一章 天朝崩溃,幕后操控时局 (1)(12 / 24)

两天。”

结果,清廷以一句“不合我朝祖宗成法”驳回。

1876年,逼急了的洋行玩儿起了“明修栈道,暗造铁路”,成立了一家“吴淞道路公司”,对外宣称要筑一条从上海到吴淞的马路,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

两千多工人迅速进驻工地,打路基、铺铁轨,不到一个月沿线居民便听到了汽笛的鸣叫。

朝廷显然不吃生米煮成熟饭这套,立刻通过上海道台叫停洋行的无照经营。

此事本是对方理亏,有一说一即可。结果清政府偏要扯东扯西,说“坏我风水,有违民意”,用民变吓唬洋人,好像全中国除了愚民就是暴民很光荣似的。

事实上,吴淞铁路的出现受到了沿线百姓的夹道欢迎。

因为洋人不搞暴力拆迁,收购土地不惜出高价以避免纠纷,且对居民祖坟详细勘察,防止破坏。

同时,铁路拉动了沿途的就业和经济,朝廷臆想中的铁道游击队根本没出现。

真正的敌意来自官员和乡绅。

地方守旧势力一度打算用卧轨来阻挠施工,因司机及时刹车而碰瓷未遂。

上海道台衙门受到启发,安排一个穷困潦倒、有自杀倾向的士兵去“钓鱼”,圆满完成任务。

用一条人命和二十万两白银换取吴淞铁路的拆除,对外则示之以“民心所向”,清政府的反科学之路走得是何等艰辛……

1881年6月9日是火车发明者史蒂芬逊诞辰一百周年。当天,为运输开平煤矿的煤而修建的唐胥铁路通车。

选择这一天剪彩,李鸿章费尽思量。

反对派并不体谅,立刻抛出在高层极有市场的“造铁路等于开门迎盗”论,吓唬当权者。

刘铭传在李鸿章的授意下进京上奏,说各国铁路都用来巩固国防,运兵朝发夕至,从未听说为敌方所用。

并附上一则“体己”的小贴士:“若铁路造成,十八省合为一气,将来兵权、饷权俱在朝廷,内重外轻,不为疆臣所牵制矣。”

反对派又祭出圣人,说修铁路有悖圣贤之道。

李鸿章只好亲自出马,写了四千多字的长折大谈圣人“刳木为舟,剡木为楫”的例子,论证修铁路也是“济不通,利天下”的正道。

翰林院侍读学士张家骧换了套思路,从“断民之利”的角度来反,说铁路会夺了车夫、船夫的生计,引发社会动荡。

李鸿章举例说:英国初造铁路时,也有这种顾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