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中国误会了袁世凯 > 第十四章 专制之上,还有天命 (1)

第十四章 专制之上,还有天命 (1)(10 / 23)

理,仍责望政府者独重,责望议会者尚轻。使为国之元首而无权,则政权无由集中,群情因之涣散,恐为大乱所由生。

夫国家处开创之时,当多难之际,与其以挽救之责,委之于人民,委之于议会,其收效缓慢而艰难,不如得一强有力之政府以挽回之。其收效快速而容易,所谓易则易知,简则易从也。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袁记约法将总统任期延长至十年,且能连选连任。

如果袁世凯愿意,完全可以当终身总统,因为三名继任总统的候选人要由现任指定。

于是,国人悲哀地看到,刚被历史的车轮碾过,爬起来后发现历史竟在倒车。

很快,黎元洪的山大王也做不下去了,被突然造访的段祺瑞软硬兼施地“请”到北京,当起关在笼子里的副总统来,湖北都督代之以人称“干殿下”的段芝贵。

同当初授孙文全国铁路督办一样,袁世凯每月给黎元洪发三万元工资,还让九子袁克久娶了黎的女儿,一天到晚亲家长亲家短叫得无比亲热……

中央政府的架构做了重大调整,各部总长直接对总统负责,内阁改为负责上传下达的政事堂,下辖法制局、机要局等六个次要部门,首长叫国务卿。

两年前,袁世凯想邀徐世昌出山,后者没答应。

他也不强留,只道:“等我将这帮昏小子(同盟会)撵了,再来迎请大哥!”

时人以为徐世昌躲起来当寓公是因为不忘清室,不作贰臣,连他弟弟徐世光也这么看。

实则大谬。

多数政客,为官只知“思进”,为了百尺竿头,可以把黑的唱成红的,红的打成黑的,不择手段,生死以之。

而徐世昌的老辣,在于懂得“思退”。

阳极生阴,盛极必衰。世间之事,从来只做简谐运动。

徐世昌不愿复出,盖因深感民国无法治——既缺乏法治,又无药可治。

他甚至觉得袁老弟应该像孙文那样远离是非之地,把中国这个烂摊子扔给别人,隔岸观火,浑水摸鱼。

当然,以袁的心气和抱负,明显不可能。

在孙宝琦和段祺瑞的轮番游说下,徐世昌打算再帮慰庭一把,接受了国务卿的任命,并自书“后乐堂”的匾额挂于衙门正厅,标榜自己并非来做官而是来为人民服务的。

与政事堂平级的是参政院,院长由黎副总统兼任,下设杨度、严复等七十名参政。

参政院就是缩水版的国会,有立法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